“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 二OO四年七月 前 言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经历长期发展,有着丰厚积淀的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中国古代文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品类繁盛,上下数千年世代承传,风采奕世,这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形成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如: “代有偏胜”的发展不平衡; “比兴寄托”的风骚传统; 文与道、雅与俗的对立统一; 复古与创新的交替与碰撞; 现实主义为主与浪漫主义相伴; 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的文学景观,其中所包含的“有意味”的文化意蕴和美学价值,正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 在描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认同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所提倡的“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的思路,也努力尝试一些自己探索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采用“三古、七段、双视角”描述古代文学发展的同时,亦注重以朝代分期对文学发展作宏观的把握和史线的勾勒,并通过文学现象涉及的“九个方面”(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P12—13)来具体描述各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为了做到文史结合,便于操作,我们还注重穿插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作品的解读,以做到“以文证史”,充分体现“文学本位”,并力图避免说“空话”、“大话”的弊端。 这套教案,主要参照我们采用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兼取各家文学史之长,并力求与我们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显现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正是我们编写的原则。 由于水平所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同学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概 述 一、时间概念: 先秦文学即先于秦以前的文学,自上古至公元前221年。先秦、秦汉属于所谓的中国文学的上古期。 二、产生的区域 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疆域无界,先秦文学主要产生于三大水系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 三、文学的起源 1、游戏说 2、情感说 3、模仿说 4、劳动说 5、心灵表现说 6、原始巫祝说 四、文学的分类 1、韵文:原始歌谣 《诗经》《楚辞》 2、散文:上古神话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而且是万古不竭的源头。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的《楚辞》,具有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散文,具有古代史家记事范本的史传文,其影响极其深远。 第一章 原始歌谣与上古神话 (一)、原始歌谣的起源与内容 1、原始歌谣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现象,它起源于劳动,并对劳动起着调节、鼓动、组织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是原始人生产行为的再现和模仿,生活气息极为浓厚“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弹歌》)。 2、由于劳动生产力低下,故原始歌谣中出现了借原始宗教祭祀,祈求唤醒神灵或驱除傩灾的力量,以达到趋福避祸的目的,如:“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伊耆氏蜡辞》)。 3、由于原始社会的劳动以集体为单位,且男女分工较为明确,于是男性长期在外的劳动(包括狩猎、征战或其他工作),便有了最早的思妇歌谣,如《候人歌》:“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注:猗,音一,作句末语气词或感叹词;音己,通掎,牵引;音仪,通倚,依靠;音遏,通 阿,山隅;音峨,猗傩,同婀娜。) 4、因争夺生产资料或生活用品产生的部族之间的战争,也成为原始歌谣咏歌的对象。《礼记·缁衣》引商代保留下来的歌谣《兑命》:“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戎省厥躬。”就间接地反映了战争。 (二)、原始歌谣的文学特点 口语、集体性和综合性 (就艺术主体和功能而言)。 诗乐舞三位一体。如《吕氏春秋·古乐》所记载的“葛天氏之舞”(见教材24-25页)。 篇幅短小,语言简明,开治注意节奏韵律,并有了句式变化。 风格淳朴。 二、上古神话 1、什么是神和神话 简言之:神是人的理想的化身。 简言之:神话是“现实的虚妄的反映”,或是“被歪曲的世界理念”。 2、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变化 早期,神话产生于口头文学时期。之后形诸于绘画雕塑,铸之于鼎彝,涂饰于墙壁。文字产生以后,散见于图籍。 中国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在已出土的远古资料中,有大量的神形刻绘。较具代表性的如①阴山岩画中“有巫神祈祷娱神的形象,也有拜日的形象”;在连云港市将军崖岩画中,“天神表现为各式各样的人面画,……包括太阳神、月神、星神等”。② 随县擂鼓墩1号墓内棺上“有一些手执双戈戟守卫的神像,有的长须有角,有的背生羽翼”。③ 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上的十二月神形象,或三首,或珥蛇,或鸟身,不一而足,有的骤视而不可名状。(还有部分动物形绘)。 由此可知,中国远古时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