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系统现场运用典型案例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C系统案例分析 目 录 一、高速弓网综合检测(1C)装置现场运用典型案例汇编 1 1.接触线高度 1 2.一跨内接触线高差 2 3.一跨内接触线高差与弓网接触压力 4 4.拉出值 7 5.定位器坡度 12 6.弓网接触压力超限原因诊断 13 7.三类硬点 14 8.接触网精测精修检测中的弓网接触压力超限诊断 14 9.接触网精测精修检测中的接触线动态抬升量分析 16 10.弓网运行环境检测鸟巢诊断 18 二、接触网安全巡检装置(2C)现场运用典型案例 19 1.吊弦相关问题 19 2.腕臂支撑相关问题 21 3.防风拉线相关问题 22 4.载流环相关问题 23 5.网上异物相关问题 24 6.隔离开关相关问题 26 7.补偿装置相关问题 27 8.支柱相关问题 28 9.绝缘子相关问题 30 10.附加线索相关问题 31 11. 外部环境相关问题 31 12. 号牌标志相关问题 34 13. 鸟害相关问题 35 三、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现场运用典型案例 37 1.定位器打碰受电弓故障诊断 37 2.拉出值超限 39 3.接触线硬弯 39 4.分段绝缘器燃弧超限 40 5.硬点 41 6.线夹发热 42 7.受电弓发热 43 8.定位器坡度超限 45 9.分段绝缘器吊弦上部脱落 46 四、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现场运用典型案例 47 1.接触网精测精修检测中的接触网几何参数静态测量 48 2.螺母相关问题 51 3.螺栓相关问题 53 4.开口销相关问题 54 5.管帽相关问题 55 6.垫片相关问题 56 7.线索相关问题 56 8.穿钉、销钉相关问题 61 9.接触线相关问题 62 10.定位环相关问题 63 11.绝缘子相关问题 64 12.腕臂相关 65 五、受电弓滑板监测装置(5C)现场运用典型案例 66 1.受电弓支撑与滑板断开 66 2.受电弓滑板缺陷 67 3.受电弓滑板偏斜 68 六、接触网及供电设备地面监测装置(6C)现场运用典型案例 69 1.变电所电缆接头温度异常 69 2.绝缘子绝缘性能下降 70 3.变压器绝缘油监测 70 4.牵引供电主回路线夹状态监测 71 一、高速弓网综合检测(1C)装置现场运用典型案例汇编 1.接触线高度 图1-1为沪宁城际下行检出的接触线高度超限,超限值为5193mm。经分析,是由于跨距内吊弦处高度超限所致。 图1-1 沪宁城际下行吊弦处接触线高度超限波形图 经过现场静态测量后,发现该处接触线高度偏小,并对接触网进行了调整。部综合检测车对该处所进行了状态跟踪,对处理前后的检测波形进行了分析,调整后解决了接触线高度整体偏小的问题,消除了接触线高度超限。整个闭环处理过程完毕,并经过了动态检测的对比验证。 图1-2 沪宁城际下行吊弦处接触线高度超限超限整治前后波形对比 图1-3为京广高速铁路上行检出的接触线高度超限,超限值为5198mm。经分析,是由于跨距内吊弦处高度超限所致。 图1-3 京广高铁上行吊弦处接触线高度超限波形图 经过现场静态测量后,发现该处为有咋轨道,并及时对吊弦进行了调整。部综合检测车对该处所进行了状态跟踪,对处理前后的检测波形进行了分析,调整后接触线高度过度明显平滑,消除了接触线高度超限。整个闭环处理过程完毕,并经过了动态检测的对比验证。 图1-4 京广高铁上行吊弦处接触线高度超限超限整治前后波形对比 2.一跨内接触线高差 图1-5为襄渝线上行检出的一跨内接触线高差超限。经分析计算,此跨内接触线高差为301mm,位于锚段关节转换跨内,由于跨距内接触线坡度较大,导致跨距接触线高差偏大。 图1-5 襄渝线上行一跨内接触线高差超限检测波形图 经过现场静态测量后,发现超限处位于浪河至武当山192号杆,由于扩能改造施工造成,超限复核确认后进行了调整。综合检测车对该处所进行了状态跟踪,对处理前后的检测波形进行了分析,跨距内接触线高度过渡明显平滑,一跨内接触线高度超限得到了有效整治,整个闭环处理过程完毕,并经过了动态检测对比验证。 图1-6 襄渝线上行一跨内接触线高差超限整治前后波形对比 3.一跨内接触线高差与弓网接触压力 图1-7为沪昆线下行检出的一跨内接触线高差超限。经分析计算,此跨内接触线高差为275mm,位于锚段关节转换跨内,由于跨距内接触线坡度较大,导致跨距接触线高差偏大。 图1-7 沪昆线下行一跨内接触线高差超限检测波形图 经过现场静态测量后,发现跨距内高差是由于温度变化起伏大导致接触网参数变化产生,超限复核确认后进行了调整。综合检测车对该处所进行了状态跟踪,对处理前后的检测波形进行了分析,跨距内接触线高度过渡明显平滑,弓网受流性能明显改善,整个闭环处理过程完毕,并经过了动态检测对比验证。 图1-8 沪昆线下行一跨内接触

文档评论(0)

飞花落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