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梧桐庄矿主要系统基本情况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
梧桐庄矿主要系统基本情况
梧桐庄矿
2009年2月
梧桐庄矿主要系统基本情况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井田位置
梧桐庄矿井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东南部,磁县西部,漳河、岳城水库以北。以北神岗村为中心,北距峰峰矿务局15km,东距磁县县城15km,东北距京广线马头站35km,地理坐标,北纬36°19′,东经114°12′。行政区划属邯郸市峰峰矿区及磁县管辖。
二、井田范围
本井田西以F26、F25两断层形成的地堑与峰局三矿为界,北及西北均以上述地堑分别与九龙口、新三矿为界,西南以F26、F53断层与小梧桐庄井田为界,东至F5断层,南部以28号勘探线为界,井田范围由26个拐点圈定。井田南北长11.5km,东西宽0-5km,呈等腰三角形,面积39.64km2。
主采煤层2号煤,灰分平均为15%,硫分平均为0.6%,磷分平均为0.01%,挥发分平均为30%,属国家紧缺的低灰、低硫、低磷、高挥发分、高发热量的优质肥煤。
三、地形地貌及水系
本井田为新生界组成的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地面高程为+150~+257.26m,相对高差为107m,丘顶大部分为红土卵石层,丘顶浑圆,山坡平滑,坡度为100左右,冲沟非常发育,方向多为北西~南北向。
四、气象及地震
1、气候: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显著。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564.03mm,最大降雨量1273.4mm。年均蒸发量1846.5mm,年均相对湿度最大71%,最小55%,最大积雪厚度150mm,最大冻结厚度220mm。
2、地震烈度:本区地震烈度属于7度区。
五、储量
矿井探明的地质储量为43769.6万吨,设计利用地质储量为42626.16万吨,其中,上组煤为25116.86万吨,下组煤为17509.3万吨。上组煤工业储量为21059万吨,可采储量13452万吨,其中2号煤可采储量为8700万吨。
六、矿井开发史
矿井由煤炭工业邯郸设计研究院设计。
矿井于1989年4月开始筹建,1992年10月1日开工建设,2001年5月1日投入试运转,2003年10月1日正式投产,并达到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
2005年邯郸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梧桐庄矿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和《梧桐庄矿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冀发改能源[2005]113号文核准。2005年3月编制了《梧桐庄矿井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以峰集[2005]228号文批准,矿井经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由120万吨/年提高至210 万吨/年,生产能力增加90万吨/年。2005年8月编制了《梧桐庄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河北煤矿安全监督局以“冀煤安监字[2006]37号”文批准。
2005年,矿井开始技术改造,先后完成主、副井提升系统改造,中央风井风机更换和井下通风系统改造,地面原煤运输系统,井下皮带运输系统,地面压风机改造等工程。2008年矿井技改完成,并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矿井技改项目的竣工验收,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年。
2008年矿井开始进行二次扩能技改,扩能技改设计能力400万吨/年。目前,由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说明书》已完成,矿井扩能技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第二节 矿井自然安全条件
一、矿井地质
1、地层
梧桐庄矿井田位于峰峰煤田东南部,基本为一掩盖区,仅在矿井西北部有二迭系上统地层出露,绝大部分被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覆盖。本井田地层自老至新包括下古生界中奥陶统,上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沉积地层。矿井实际揭露地层与原设计对比相符。
2、煤层
含煤地层属石炭二迭系,包括石炭统本溪群、上石炭统太原群及下二迭统山西组,共含煤26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7层,自上而下为2、3、4、6、7、8、92号煤,可采煤层总厚度9.33m,含煤系数4.7%,各煤层特征见表2-1。
目前,矿井实际开采2号煤层,2号煤厚度1.67-5.0m,平均厚度3.0m,煤层分布广泛连续,赋存稳定,全部可采。
3、煤层顶、底板
2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中细砂岩,易于垮落破碎,底板一般为粉砂岩;3号煤顶底板均为粉砂岩;4号煤层顶板为厚3m左右的石灰岩,底板多为细砂岩;6号煤顶板为厚2m左右的石灰岩,底板多为泥岩或粉砂岩。
4、地质构造
梧桐庄井田位于鼓山复背斜之东南,井田东西两侧由于断层的相对下降而使井田抬起,呈一近似三角形的地垒块段。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有相当次一级的褶曲成为井田内的主要构造,并伴随着落差大小不等的断裂。由于断层的切割破坏作用使褶曲进一步复杂化,但尚不失其形态。井田内总的地层走向为北东、倾向东南,倾角一般在15o左右。
(1)褶曲:褶曲组合形态有多种多样,有的形成交替、有的形成包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