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为信仰而以文报国的巾帼英豪 彭子冈 彭子冈、徐盈和儿子徐城北 农业经济学家、翻译家叶笃庄撰写挽联: “有两只慧眼,于重重黑暗中,明察秋毫,鼎鼎大名垂青史; 握一管神笔,从处处间隙里,写出雄文,闪闪烈焰照人间”。 一、生平与新闻传播活动 彭子冈,原名彭雪珍。1914年2月7日生于江苏苏州,1988年1月9日卒于北京。 1936年北平中国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大公报》驻北平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天津《进步日报》和《人民日报》记者。1954年后任《旅行家》杂志主编。 彭子冈的父亲是留学日本的博物学家,民国初年是大学教授兼任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 1926年弃官回苏州专心执教。 彭子冈少年即崭露写作才华,受到当时《中学生》杂志主编叶圣陶的赏识。在叶圣陶等人的指点下,文字表达基本功日益扎实,也培养起她以文为生、用笔助言、为天下人状哀怨的人生理想。 “我行我素,胸无城府,直来直去。”儿子徐城北这样概括母亲的性格。 对恋情问题,她毫不掩饰地阐明态度:“至于恋爱,不是永久不会萌芽在我心头的,但我很知道,爱只可以当作生活中的清凉剂,是不能当做生活的营养的。我愿意基于双恋,我颂赞这圆满的站在水平线上的爱,这是圣洁的、永久的。” 后来,《中学生》在上海的热心读者和文艺竞赛优胜者徐盈,进入了彭子冈的感情生活,他们从书信来往到相知相爱。 1933年7月,曾与徐盈共同创办《尖锐》文学杂志的汪金丁在上海被捕后关押在苏州。 彭子冈受徐盈的委托去看守所看望汪金丁,曾一度引起风波。 她以探监的体验创作了第一篇小说《狱囚》,首次用“子冈”的笔名发表在1934年1月号的《中学生》上。 1934年夏,考入北平中国大学英语专业。她并不在乎成绩的好与坏,说:“根本我不承认上学只是念书,要紧的还是学习群众的生活啊!有活力的生活才是可讴歌的呢。我之换学校无非是想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其实也只能说是瞧瞧中国青年学生生活的一般情形而已。” 半年后退学。经中学时代的图画老师的介绍,她参加了上海《妇女生活》杂志的工作,跨入新闻界的大门。 1936年春,彭子冈从北平到上海,担任《妇女生活》助编并采写专稿。 她采写的新闻特稿文采四溢,很快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引起了名家大师们的注意。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邹韬奋约彭子冈为《生活星期刊》采写鲁迅葬礼的特稿,她为此采写的《伟大的伴送》得到报界人士的好评。 1936年11月,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负责人沈钧儒、邹韬奋等因从事民族救亡活动在上海被捕,羁押在苏州高等法院看守所,史称“七君子事件”。 彭子冈化名“小梅”,冒充史良的堂妹前去探监。回来后她将史良慷慨激昂的谈话整理成《堂姐史良会见记》,在《妇女生活》杂志发表,进一步引起人们对七君子的关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当局的新闻封锁有所放松。彭子冈和徐盈决定去江西老苏区根据地采访。 为了方便采访,他们宣布结婚。 1937年3月,他们踏上了征途。 华北危急之日,徐盈受命前往采访华北的八路军,彭子冈则奔赴武汉。她先是主编《妇女前哨》,1938年1月该刊物停刊。彭子冈进入《大公报》当外勤记者。 作为《大公报》的外勤记者,彭子冈同徐盈一起推着自行车,在赣州、瑞金、宁都等地不断的奔波。实实在在的走入平常百姓之中,了解最真实的中国乡村。 之后,他们关于中国江西农村妇女真实生活的写实报道系列《巨变中的江西农村妇女》、《赣南的凄怨》、《一个女人的忧怨》等相继面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38年8月,彭子冈和徐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不过组织生活,不发展新党员,不交纳党费”的特别党员,党组织要求他们以《大公报》为阵地,为党在新闻战线工作。 1939年年初,抗战刚刚进入相持阶段,张季鸾派子冈采访蒋介石夫人宋美龄。 《蒋夫人访问记》不仅让子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留下了宋美龄抗战时期的得体形象,还标志着子冈通讯写作技巧日臻成熟。 张季鸾大为称许,说:“颂而不谀,恰到好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彭子冈应邀为桂林《大公报》撰写重庆航讯。一年间写了近百篇,被新闻界称为“重庆百笺”。 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以醒目的位置登出彭子冈的《毛泽东先生到重庆》一文,为国统区读者描述了共产党领袖的真实形象,为党赢得了国统区大多数人民的敬意。 抗战胜利后,彭子冈和徐盈被调入《大公报》北平办事处工作。 1946年年初,彭子冈不顾当局阻挠到共产党控制的张家口采访,归来发表长篇通讯《张家口漫步》,客观真实描述解放区的真实情况,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虚假宣传。 新中国成立后,子冈先后任天津《进步日报》和《人民日报》记者。 1949年随代表团出访欧亚七八个国家,出版了《苏匈短简》。 1954年后任《旅行家》杂志主编。 1956、1957年,彭子冈发表了《出版社可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文件目录.pdf VIP
-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运算能力.pdf VIP
- 2023年我国蚕桑产业发展态势与未来发展建议.docx VIP
- 电力变压器声纹检测技术导则.docx VIP
- 调度员考核管理细则梳理.docx VIP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2024—0201.docx VIP
- 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控制制度.pdf VIP
- 2021《森林消防队伍基础设施、装备及制度建设标准》.pdf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SL 633-2012).pdf VIP
- (高清版)-B-T 2423.18-2021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