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医 学 微 生 物 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掌握: 感染的概念,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干扰素定义。 教学目标 熟悉: 干扰素抗病毒机制。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及抗病毒感染作用机制。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重要性。持续性感染的种类与特点。 了解: 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与人类肿瘤的关系。干扰素种类。 思考: 病毒怎样进入我们的机体? 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是一样的吗? 我们的机体如何防御病毒的感染? 病毒的致病机制与病毒的种类或结构有关系吗? 干扰素出现的背景——病毒肆虐的年代 50年代之前由病毒造成的传染病大流行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仅1918年的一次全球爆发的流感大流行就造成了4千万人的死亡。然而,人类一直没有找到抗病毒的有力武器,当时人类疫苗的研制成功,抵御住了天花、麻疹、脊髓灰质炎的侵袭,而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却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突破。 n253889237.shtml Alick Isaacs1944年于格拉斯哥 大学药学系毕业之后,一直在从 事病毒相关的基础研究。1957年发现鸡胚中注射灭活流感病毒后发现鸡胚细胞膜中生成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干扰”(interfere)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当时就将这种物质称之为“interferon”,也就是我们说的干扰素。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病毒侵入宿主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就是病毒感染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或动物-动物-人的传播. 途径: ①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感染机体 ②直接进入血循环感染机体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由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其他方式:哺乳、密切接触、经生殖细胞的遗传等 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等。 病毒侵入机体后的播散形式 ①局部播散 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 ②血行播散 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脑炎病毒 ③神经干移行 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Ⅱ、Ⅲ型) Ⅱ型:病毒抗原表达在细胞表面、病毒感染引起细胞隐蔽抗原的外露等 Ⅲ型:病毒本身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沉积在机体任何部位。 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节症状、 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血管病变等 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Ⅳ型) 3.自身免疫反应 病毒感染使细胞隐蔽成分暴露 共同抗原 4.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INF-γ、TNF-α、IL-1等活化血管活性因子,引起休克、DIC、恶病质等。 5.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是反应病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病毒通过逃避免疫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等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 有些病毒通过编码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形成合胞体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实现逃逸。 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一)隐性感染 病毒进入机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 原因 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毒力弱 病毒侵犯机体后不能到达靶细胞 意义:部分个体成为病毒携带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显性感染 病毒感染后引起明显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局部感染(单纯疱疹) 或全身感染(麻疹) (一)急性病毒感染 如流行性感冒 也称为病原消灭型感染 特点: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病愈后体内不再有病毒存在。常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二)持续性病毒感染 概念: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长期带毒,成为重 要的传染源。 形成因素: ①机体免疫功能或病毒免疫原性太弱,机体难以产生免疫应答 ②免疫逃逸或产生缺损性干扰颗粒 ③整合 持续性病毒感染临床类型: ①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概念:病毒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可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 特点:病毒可被分离或检出。 临床表现: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如 HBV、EBV 形成的慢性感染 ②潜伏感染 概念:某些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而不复制。 特点:潜伏期查不到病毒。 易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周围神经损伤的护理.pptx VIP
- 设计院电气专业面试常见问题汇总与标准答案.pdf VIP
- 2021年福建省福州一中自主招生数学试卷.pdf VIP
- 化学-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试题和答案.docx VIP
-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营养与膳食.pptx VIP
- 安徽省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中国通史16.ppt VIP
- 车租赁代驾合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