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实用版).pptVIP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实用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实用版)

* 一、明清对外关系的特征: A、明清时期,有对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郑和下西洋) B、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出现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葡萄牙、荷兰、俄罗斯、日本;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保卫战) C、对外政策从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D、西学东渐 二、郑和下西洋 (1)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 (3)满足统治者对海外珍宝的需求 1、目的: 2、概况: 时间:1405---1433年,共七次 3、评价: (1)积极作用: B、外交:是空前的主动外交,极大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A、外交:郑和所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2)消极作用: 其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随着国力的衰退而悄然结束 到达范围: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C、航海:其规模、历时、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 1、时间: 前者要早半个多世纪,而且规模次数后者都无法比拟 2、目的和性质: 前者出于政治目的(宣扬国威),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利益的贡赐贸易;后者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3、影响: 前者(略);后者引起价格革命、商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开辟了活动场所,促进资本主义的成长,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三、华人对南洋的开发(自唐朝始) 四、继光抗倭 1、背景: 2、经过:(民族英雄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1、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2、作用: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倭寇”; (2)明朝中期,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 (3)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 (1)1561年,戚继光台州九战九捷; (2)转战福建、广东与俞大猷合作抗倭; (3)1565年,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六、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2、过程:1661年郑成功在台湾登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3、意义:结束了荷兰的殖民统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五、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1553年) 1、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葡萄牙殖民用欺骗、行贿手段租占澳门(1553年) 七、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背景: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沙俄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并扩大侵略 3、经过: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领导的两次雅克萨之战。 4、结果:1689年签定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目的:为捍卫边疆 1.(2006年上海)“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诗人诉说了16世纪后西方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屈辱历史。下面的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第一块领土被侵占的是:1台湾○2澳门○3香港○4英国○5荷兰○6葡萄牙○71624年○81840年○91553年 A、○1○5○7??? B、○2○5○9 C、○2○6○9??? D、○3○4○8 2.(04全国四)明代倭患最严重的地区是 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 C C 3.(04江苏)?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 ? 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 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苍溟十万余里。……由是海代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至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天妃之神灵应记》 ?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3)规模大;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