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doc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需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的冲击主要指互联网金融中货币的滞留效应和电子货币影响。互联网金融中货币的滞留效应是指由于互联网交易的需求而必要的滞留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中的货币资金。由于互联网金融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因此其货币的滞留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及风险,应该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互联网金融中的滞留货币(沉淀资金)主要来源于第三方支付交易。由于我国在信用制度上存在着发展缺陷,导致我国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交易发展非常缓慢,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我国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形成了大量的沉淀资金,以我国支付机构之一支付宝为例,截至2013年底,支付宝的实名注册用户突破3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超过3400万笔。按照一笔支付交易周期为7天计算,由此产生的沉淀资金为175亿人民币。截至2013年底,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超过50家,沉淀资金的数目巨大,由此会带来很多潜在的风险。而目前我国的监管法律条文中还没有完全针对第三方沉淀资金管理的规定。电子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形态的一次跃变,根据巴塞尔协议将电子货币定义为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电子设备、公开网络执行支付的储值产品和预付机制。目前我国国内对电子货币的定义中主要将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方式,是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产物,它既包括基于金融专用网络,以卡基为形式的电子货币,也包括通过互联网,具有其他交易支付方式的电子货币,强调其支付流程和支付手段的功能。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相对较落后,从1993年开始银行卡业务逐渐起步。2013年全年,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年增长19.23%。根据央行公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3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501.58亿笔,金额1607.56万亿,同比分别增长21.92%和24.97%;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电子货币支付业务在数量和总交易量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规模。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也会对我国货币的需求产生影响,根据西方经典的货币需求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基于费雪方程的分析,mv=pq,由于电子货币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人们转账和交易支付的时间,同时人们在交易中也减少了对现金支付的需求,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增加,在价格水平和生产总量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m减少。第二,基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人们持有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需求。由于电子货币交易具有即时、高效的特点,部分交易性需求由电子货币代替,因此这部分持币需求将减少;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对利率是很敏感的,当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使得资本市场的资金不断的往高收益市场进入,这将增大市场利率敏感性,即电子货币交易同时会增加货币投机性需求。由于电子货币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会加大央行对其控制力度,同时传统的货币供给也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即需求创造供给,那么我国目前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调控方式,应充分考虑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影响。 二、第三方支付对于货币供需影响的理论依据及途径 准确地说,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其实是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立虚拟账户,交易双方从网络银行账户向虚拟账户充值形成电子货币,在买卖过程中,交易双方可以跨越银行账户,直接借助虚拟账户中的电子货币完成资金支付,电子货币仅仅在虚拟账户之间流通,必要时也可以兑换电子货币为传统货币。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具有高流动性和现金替代性,这两个性质决定了其对于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从替代效应和乘数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替代效应。电子货币在支付交易过程中具有低成本和便捷性,可以替代传统货币的存取,大大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伴随着网上购物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电子货币对现金替代性越来越明显,降低货币需求。如图1所示。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2年,我国社会中流通的通货保持稳定,总量变化不大,而我国的社会总支出却一直在迅速增加,M0与GDP的比值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了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图2显示基础货币的主要组成比例变化。从图2可以看出流通中的货币与金融机构的存款随着基础货币增发增长程度不一样,其中金融机构的存款增长幅度明显远大于流通中货币的增长幅度,流通中的货币与基础货币的比例从2006年以后逐年下降。随着货币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基础货币结构中流通中的货币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且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支付宝、虚拟货币等第三方多媒体支付手段的出现,加速了货币电子化进程。第二,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乘数理论是货币政策的重要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