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志和药业医药中间体系列品生一2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福建志和药业医药中间体系列品生一2环评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区域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 根据上述调查区内岩土体分布规律、各地层水文地质特性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将含水岩组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基岩风化带孔隙-网状裂隙含水岩组、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各含水岩组特征、分布及富水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又可细分为冲洪积砂层含水岩组和残-坡积粘性土含水岩组。 冲洪积砂层含水岩组:分布于场区水文地质单元的沟谷周边及地势相对低洼平坦的下游冲积阶地,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调查区水文地质单元内该含水岩组分布在下径村至杜塘新村一带的沟谷和下游阶地,以及大内坑水库周边及其下游山前溪阶地,该含水岩组一般被填土或粘性土层覆盖,顶面埋深1.50~3.80m,仅在大内坑水库上游河床附近范围直接出露地表。 场区单元内该含水岩组分布面积约4.480平方公里。含水层厚度一般2~5m(钻探揭露厚度2.30~4.50m),实测水位埋深0.75~2.55m,在雨季水位可上升至接近地面,该含水岩组是第四系冲洪积阶地范围的主要含水层,一般为弱承压水,局部地段为潜水,其渗透性强,水量丰富,单井涌水量可达100~500m3/d。该含水层补给源丰富,除大气降水外,主要接受周边水位相对较高的地表水体(溪流水为主)渗透补给,也接受上游其它含水层的侧向迳流补给。该含水岩组具有水位埋深浅,水量丰富的特点,地下水开采成本低,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该含水层是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良好的水源。在下径村、杜塘新村以及列屿镇周边的林坪村和山前村一带均有民井开采该含水层地下水,其中杜塘新村桥头5#井丰水期涌水量可达300m3/d以上。 残坡积粘性土含水岩组分布于坡度相对较缓的坡地下段至坡脚一带,呈范围环带状分布,一般分布于地表或被填土层覆盖,场区水文地质单元内残坡积粘性土含水岩组一般分布在高程低于50m的缓坡地带,在场区上游高程低于100m的缓坡地带也分布该含水岩组,场区水文地质单元内该含水岩组分布面积约9.624平方公里,含水层厚度一般2~5m,坡度与山体坡度相近,水位埋深1~3m,其渗透受粗颗粒含量和土质结构控制,一般较差,属于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一般小于0.05m/d,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小于50m3/d。 (2)基岩风化带孔隙-网状裂隙含水岩组,分布于低山丘陵基岩风化带较厚的区域,地下水赋存于基岩上部全风化—强风化带孔隙-网状裂隙中,一般出露于山区地表。在场区水位地质单元内,该含水岩组大面积直接出露于地表,出露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大于该单元汇水面积的40%,其含水层分布、厚度随地形起伏而变化,并受基岩风化程度影响,一般达5~10m,在构造发育岩体破损的风化槽地段,其厚度可达20米以上,一般水位埋深1~3m,局部大于5m,渗透性一般较差,且透水性差异大,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其富水性受大气降水影响,季节性强。该含水层一般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山势往下迳流或下渗至深部含水层,在风化槽地段,可能形成地下水汇流区域,其水量相对较大,在地形陡峭的沟边,可见地下水露头(泉水)。 (3)基岩裂隙含水岩组,分布于中—微风化花岗岩直接出露且岩体破碎的地形较高地带,在靠近山脊的分水岭附近该含水岩组直接出露地表,在风化带孔隙—网状裂隙含水岩组之下也分布有该含水岩组。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图,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含水岩组是本地区最主要含水岩组,几乎分布在整个调查区。该含水岩组的渗透性和富水性差异极大,其受控于地质构造的分布及发育特征,一般在构造破碎带范围,该含水岩组渗透性强,水量丰富。其水位埋深差异大,在地形较高的山脊附近,水位埋深达数十米,在坡脚地段水位埋深1~2米。场区水文地质单元内,基岩裂隙含水岩组直接出露面积约5平方公里,根据钻探资料,在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岩组之下均可能分部有改含水岩组。在基岩出露区,该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并沿裂隙带向下游迳流,在地形陡降段的裂隙出露区域泄流排泄至沟谷中,或侧向迳流补给到下游其它含水层。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坡脚附近或沟谷区域,基岩裂隙含水层又接受上部其它含水层或地表水下渗补给。 工程区域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及含水岩组分布情况分析,场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靠近沟塘溪流附近地下水也接受地表水补给。疏港公路南北两侧山脊为场区内南北两条分水岭,在此两条分水岭之间形成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并具备完整的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系统。 该水文地质单元整体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排泄于疏港公路附近的溪沟(即下径村—杜塘新村河沟及山前溪),地下水迳流方向大致与坡向相同,即北侧地下水从北侧分水岭向南流至溪沟附近,南侧地下水从南侧分水岭向北流至溪沟内。 各含水岩组地下水补、迳、排特征又稍有差别。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上游其它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