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离技术前沿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ntents 多组分分离的方法,就是分离技术。 分离的广义概念:废水的处理(环境)、食品、农业、医药、化工产品的生产、生物物质的分离等。 化工单元操作是应用于各种化工生产中,在20世纪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总结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化工单元工程一起,组成学习化学工业生产的基础知识。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技术已有80 多年的历史 PEG非离子型多聚物是20 世纪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的沉淀剂 。 Thomas Graham 1861 年发明透析方法至今已有140 多年 。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 自20 世纪20 年代问世后, 直至60 年代以来其发展迅速。 溶剂萃取法是20世纪40 年代兴起的一项化工分离技术, 并很快应用到了生物分子的提取和分离上。 (1)反胶束萃取 小麦胚芽蛋白前萃工艺 生物活性物进人反胶束溶液是一种协同过程,即在宏观两相(有机相和水相)界面间的表面活性剂层同邻近的蛋白质发生静电作用而变形,接着在两相界面形成了包含有生物活性物的反胶束,此反胶束扩散进人有机相,从而实现了萃取分离,此过程称为前萃(见图1).然后用一水相,通过调节pH离子强度等使蛋白转人水相,实现反萃。 传统的小麦胚芽蛋白质提取方法一盐溶碱提酸沉法.会产生大量的废水,造成环境污染。 (2)超临界CO2萃取 玫瑰油萃取: (3)液膜萃取技术 液膜分离的应用: 1、分离富集无机物,如Zn、氨氮污染废水、痕量的银、铅、铟、铀、钼、镍、镉等,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2、处理有机物,如含酚废水、含醋酸废水、造纸黑液、苯胺废水 3、在生物、制药方面的应用 膜技术技发明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印度、日本、美国、中国在生物和制药领域利用乳状液膜从发酵液中提取先锋霉素、盘尼西林、青霉素、氨基酸、硫普罗宁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液膜分离的应用举例: 奥地利学者 Marr等利用乳状液膜处理粘胶纤维厂含锌废水能将含锌浓度为350 mg/L的废水降至5mg/L,富集倍数达100以上,据估算,回收1 kg锌所需费用小于1k g锌的价格。这是乳状液膜分离技术在环保应用研究中成功的一例。 特别适用于低浓度物质的富集和回收,因此在冶金、化工、环保等行业已得到深入的研究。如今,随着液膜技术的发展,它也成为高效提取和回收重金属的新方法之一。 由于液膜分离过程中,萃取和反萃取是同时进行的,这打破了溶剂萃取所固有的相平衡的限制,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分离浓度较低或分配系数较低的组合。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涉及到Cu2+、Co2+、Ni2+、Ag+、Ga3+、Pt4+,稀土元素如La3+、Eu3+等,核能工业中核燃料Pu4+、U6+的萃取。 (4)高速逆流色谱仪(HSCCC)简介 ?它相对于传统的固—液柱色谱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灵活、高效、快速、制备量大、费用低等优点。 目前HSCCC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分离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天然产物、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特别在天然产物行业中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分离技术;适合于中小分子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HSCCC技术由美国 Ito Y.初创。20世纪80年代后期,HSCCC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制备和分析中。 该技术应用于生物碱、黄酮、葸醌、 香豆素等成分的分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技术也成功用于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紫胶红酸等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最早开展逆流色谱应用的国家,俄罗斯、法国、英国、瑞士等国也都开展了此项研究。美国FDA及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引用此项技术作为抗生素成分的分离检定,90年代以来,高速逆流色谱被广泛地应用于天然药物成分的分离制备和分析检定以及高纯度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单体、天然药物原料/中间体的研究开发中。 (5)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Sellergren B首次报道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近年来,这种技术相继用于医药、食品、环境分析样品以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如用于分离富集茶叶提取物茶多酚中的儿茶素活性单体EGCG,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用环糊精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纯化葛根素,可一步分离纯化到98%,收率达80%以上,而传统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则需要6步,收率仅为10%左右。 分子印迹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 功能单体的种类太少,不能满足某些印迹分子的需求;MIP制备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以提高其识别能力、增加结合量和使结合位点更均匀: 天然生物类似的识别系统都在水溶液中进行, 而现阶段制备的MIP大多只能在有机相中应用,怎样在水中或极性溶剂中制备和应用MIP还是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目前可被印迹的化合物大部分是小分子化合物, 而类似酶、蛋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