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个星佛寺遗址——佛教建筑里的“千间房”
七个星佛寺遗址——佛教建筑里的“千间房”因为尊重,所以探寻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专注,所以完美恭贺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新疆一期拍摄顺利结束!佛寺遗址在古丝绸之路北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是唐代佛教文化遗址——七个星佛寺遗址,又名“七个星明屋”, “明屋”是维吾尔语,意为“千间房”。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焉耆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佛教建筑,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同时也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该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大小建筑93处,洞窟残存11窟。整个佛寺遗址占地面积逾4万平方米,一条自然泉沟将建筑群分为南北两大区(即今所命名的南大寺和北大寺),颇具规模。佛寺附近的千佛洞(石窟寺群)佛寺已毁,仅存遗迹。七个星佛寺遗址是新疆仅存的同时保有佛塔、佛殿和石窟的珍贵遗址群。佛塔为圆形、方形或八角形基座,圆柱塔身,穹窿顶,或有正方形围墙。遗址建筑工艺主要为土坯垒筑,部分为夯筑,由于遭到淘蚀、冲沟、裂隙、裂缝、剥蚀、生物破坏和人为破坏等,每个遗址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其中一些标志性建筑如殿堂、僧房等文物本体及载体濒临倒塌。文物价值七个星佛寺遗址中的11处洞窟位于寺院西北部约一公里的霍拉山低矮的山腰处,大部分坐东朝西,门朝西开。七个星佛寺洞窟的形制大致与克孜尔一期洞窟相似,洞窟内佛像无存,只残存佛像基座。有的洞窟里残存中心柱、基座,洞窟顶上隐约能看到曾经色彩丰富的壁画。壁画比较精美,佛像造型丰满和祥,具有犍陀罗和中原的风格。乐伎、飞天、缠枝莲花纹的线条依稀可辨。最美的雕塑多为木骨泥塑,有佛、菩萨、比丘、武士、婆罗门、供养人像等,他们大多都形态典雅,面庞圆润,细眉高鼻、小嘴厚唇、略露微笑。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弥勒会见记》等一批罕见文物,对于研究古代焉耆史乃至西域社会史、戏剧发展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见证了古焉耆国佛教的兴盛,以及焉耆古国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遗址保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和日本各国探险家纷纷进入新疆,寻找古迹、挖掘遗址,拿走文物。先后来到七个星佛寺遗址的有斯文·赫定、格伦威德尔、斯坦因、奥登堡等人,他们拿走大量可移动文物,并切割壁画,使该佛寺遭受严重破坏。196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至1996年,巴州文管所、焉耆县文管所三次对七个星佛寺遗址进行了保护围墙的修建;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丝绸之路新疆段保护工程。同年7月,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承担编制的《焉耆七个星佛寺遗址文物保护规划》通过了省级专家论证;2012年9月18日,正式开始最大规模的保护工程。先后投资2400余万元人民币对该遗址进行防雨蚀、风蚀、防坍塌、裂缝、冲沟、排水处理等主体加固工程,并修建看护房、壁画展示厅、监控室等设施;2016年5月1日,新疆焉耆县在七个星佛寺遗址举行文化旅游推介会,七个星佛寺遗址在历经多年修复并安装防护设施后将向公众开放。拍摄风采此次,大型数字全息展演纪录片《丝路大遗址》拍摄团队来到七个星佛寺遗址,切身体验佛教仪礼仪规,深度感悟佛文化的精彩奥秘,并将这场精神净化之旅转化为一场视觉圣宴,通过镜头带您一起领略悠久的佛教历史和灿烂的佛教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