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lvegq四讲地质代地质作用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
生命的基本特征就在于蛋白体(目前的理解为类似于原生质的核酸一蛋白质体系)具有的新陈代谢能力。这种能力是任何非生命不具备的,所以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生物)与非生命(非生物界)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构成生物体的50多种元素在非生物界里同样存在,说明两者有着共同的物质基础。生物是非生物演化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地球完成初始圈层分异后,随着地表温度下降到300,地球表层已经存在原始地壳(硅镁质玄武岩为主)、原始水圈(呈强酸性)和原始火山气圈(以大量水蒸气、H2、CO、N、H4、H2等为主,属于还原环境)。英国人米勒(S.L.Miller,1953)通过玻璃容器中上述混合气体的放电实验,获得了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图2.4)。原始地球表面在紫外线、电离辐射和雷电作用下也完全可以形成这些有机物,已经不再有人怀疑。这些有机物汇聚到原始海洋之中,有人比喻地球上最古老生命的记录(化石),已在南非巴布顿地区和澳大利亚西部的燧石(一种与海底热液喷发有关的2胶体在海洋中沉淀形成的岩石)层中发现,主要是球状和棒状的单细胞细菌化石。由于燧石的同位素年龄测定前者为38×10a,后者为35×108a,可推论当时地球上的单细胞生物已经出现(地球科学上称为太古宙早期)。在此发现之前有人从地球化学角度依据C、13C碳同位素比率(仅与生命物质有38×108a前。
地球上自出现原始生命至现在丰富多彩的生物圈大干世界,无论在生物门类、属种数量、生。
、厌氧异养原核生物阶段
38亿年前出现的原始生物,根据当时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物理、化学条件,推测应属还原条件的厌氧异养原核生物类型,即还没有细胞核膜分异,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主要靠分解原始海洋中丰富的有机质和硫化物以获得能量,并营造自身(或称化能自养)。太阳系类地行星上如果存在生命,很可能也属于此类型。这种生物受到地表特殊环境空间分布的局限,不可能覆盖全球,地球生物圈没有形成。
、厌氧
海洋中特殊部位有机物和硫化物的生产量是有限的,异养生物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面临“食物危机”。环境压力促进了生命物质的变异潜能,从而演化出厌氧自养原核生物新类型。尤其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可以还原C0。产生O。,合成有机化合物;在生态方式上也转变为浮游于海洋表层,从而可以扩散到全球海洋和陆地边缘浅水带,标志着地球生物圈的初步形成。
随着大气中氧含量逐渐增加,喜氧生物开始代替了厌氧生物的主体地位。由于有氧呼吸捕获能量的效率高出无氧呼吸约19倍,明显提高了新陈代谢速度,导致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化的真核生物新类型出现。真核生物出现了有性生殖、多细胞体型特征,并开始了动、植物的分异。我国燕山山脉的蓟县串岭沟地区已经发现距今17.5亿年的真核生物,证明这次飞跃大约发生在18亿年前后。真核生物在全球的繁盛期大约在10亿年前。
地球上软躯体动物的首次爆发演化发生于6亿年前后,最早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伊迪卡拉山,这类动物被称为伊(埃)迪(图—2)。它们的形态和水母(腔肠动物)、蠕虫(环节动物)和海绵(海绵动物)等相似,但这些裸露动物不存在摄食和消化器官,是一种营自养生活的特殊生物门类,根本不同于显生宙出现的动物类型。该动物群呈爆发式突然出现,延续不久又发生整体规模大量绝灭。
有壳动物的出现和突发演化,出现在5.4亿年前。1984年中国云南昆明附近的澄江地区发现了举世罕见的澄江动物群,被比喻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澄江动物群是由真正的节肢动物(三叶虫)、腔肠动物(水母)、环节动物(蠕虫)和其他门类组成,外形虽与伊迪卡拉动物群有些相似,但体腔内部器官结构明显不同,代表动物界演化进程中采取躯体立体增长和内部器官复杂化的另一途径、陆生生物发育和全球生物圈建立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古代海洋一直是生物界生存、发展的摇篮和生活家园。但从距今4亿年前起发3.7亿年前,半干旱气候下河湖、水塘的周期性干涸,促进了某些鱼类逐渐演变为两栖类。距今3亿年前后,出现茂密高大的森林,而且能适应热带、亚热带至冷温带不同的气候条件,在地质历史上第一
繁殖后代的爬行类。在2.5亿年前后,全球范围古地理、古气候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海洋中的动物界发生最大的集群绝灭事件,陆地动、植物界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原先适应近水环境潮湿气候的两类和石松类、节蕨类等明显衰减,被更为进化的爬行类和裸子植物所取代。
2.5亿年至65百万年阶段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尤以恐龙类最为著名)时(见图—4)。我国四川盆地发现距今约1.6亿年的马门溪龙(一种素食的晰脚类恐龙),身长到22m,体重估计有30~40t。我国辽宁北票四合屯等地近年发现了侏罗、白垩纪之交世界最丰富的原始鸟类动物群(孔子鸟等)。
中生代陆生爬行动物的另一个演变方向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