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质课件.ppt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质课件.ppt

环境保护概论 ( 第二专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引 言 一、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二、人类的发展依赖于对地球的索取 三、人类的发展让地球承受大量弃物 四、一取,一弃使地球受到双重伤害 五、我们住在金鱼缸里吗? “工业革命” 海洋生态破坏 天灾?人祸? —— 沙尘暴中的兰州 天灾?人祸? —— 臭氧空洞1 天灾?人祸? —— 臭氧空洞2 天灾?人祸? —— 洛杉基光化学烟雾 天灾?人祸? —— 日本水俣病事件 天灾?人祸? —— 日本痛痛病事件 天灾?人祸? —— 酸雨的危害 天灾?人祸? —— 氰化钠事 悲观的环保主义 观点 悲观的环保主义以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下世纪某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注。 地球上的最后 —— 最后一片森林 地球上的最后 — 最后一棵树 地球上的最后 —— 最后的家园 地球上的最后 — 最后的晚餐 地球上的最后 —— 最后一滴水 地球上的最后 —— 最后的生命 乐观的环保主义观点 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为代表。该书认为:地球环境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还地球的美丽 — 蓝天白云和树1 还地球的美丽 — 蓝天白云和树2 还地球的美丽 — 草原 还地球的美丽 —— 蓝天 还地球的美丽 —— 桂林山水 还地球的美丽 —— 林荫道 还地球的美丽 —— 秋色 还地球的美丽 ——梦想与树为邻 还地球的美丽 —— 山野的宁静 还地球的美丽 —— 秋水 还地球的美丽 —— 极光 还地球的美丽 —— 清流 2.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一、《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 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四、《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  飞跃 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2.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给可持续性发展下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发展的需求”。以上论述,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人类要满足发展的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2)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中提出了如下的定义:“当发展能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2.1.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性原则   1、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    2、代际之间的公平性 二、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三、共同性原则   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和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 (1)人类生态系统稳定运作不随时间推移而衰减 (2)可持续运作的生态系统是无限永恒存在的状态 (3)经济发展不应超出环境容量的极限 (4)经济与发展必须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核心 在于正确规定两大基本关系: (1)“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现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时是不和谐的,甚至是血淋淋的, 请看组图《残忍、野蛮和犯罪》。 残忍、野蛮和犯罪 —— 生吃活猴 残忍、野蛮和犯罪 —— 偷猎1 残忍、野蛮和犯罪 —— 青蛙 残忍、野蛮和犯罪 —— 偷猎2 2.1.3 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非是现代西方人的发明。我国早在22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先儒们就有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置,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大聚解》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古代这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至今仍对我们有指导意义。但是古代与现代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大多建立在以人为中心和明显的功利主义之上的, 人与自然关系不是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关系,而是索取和盘剥的关系。 2.1.4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观点 一、对传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修正 二、建立自然资源帐户 三、可

文档评论(0)

2837587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