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1
化探深部找矿方法技术及案例 前言 化探是一种直接找矿方法。依据元素在地壳中不同空间、不同介质中含量分布、迁移、分散、富集规律,进行不同尺度、不同空间、不同介质的采样和分析,研究元素分布规律和圈出地球化学异常,对异常进行筛选、解释,提供浅部和深部找矿信息,进行矿产资源预测和找矿靶区圈定。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化探,特别是区域化探,在浅表找矿和部分深部找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对深部找矿研究和重视不够。化探方法技术可以在深部找矿、寻找隐伏矿方面发挥重大作用,许多找矿案例可供研究、参考。 §1 深部找矿可使用的化探方法技术 可用方法技术很多,关键是如何针对不同找矿阶段、具体的地质情况和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和搭配。 常规化探方法:岩石测量(地表岩石测量、原生晕、原生构造叠加晕、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等)、土壤测量(残积层、残坡积层)、水系沉积物测量。建立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式) 非常规化探方法(或称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 一、岩石测量 1.地表岩石测量 用于岩石出露、半出露区。采同类新鲜岩石,多点采 样组合。可用于区域调查、普查、详查。 2.钻孔、坑道岩石测量(原生晕) 用于钻孔、坑道深部和周边寻找盲矿,或发现新类型新矿种。 3.原生构造叠加晕法 在控矿构造、成矿期次或阶段成矿成晕研究基础上,选择构造带内成矿叠加部位(强蚀变矿化部位)多点采集组合样进行分析。利用叠加晕特征,预测深部找矿靶区。主要用于坑道、钻孔,也用于地表。 一、岩石测量 4.构造地球化学测量 在构造裂隙中采集充填氧化物。用于圈定含矿构造和深部矿预测。 5.中浅覆盖区(5m~<50m)浅钻岩石与残积 层地球化学测量 使用轻便或车载正、反循环钻取岩石或残积土样品。用于覆盖区化探扫面、普查、详查、寻找隐伏矿。 ● 岩石测量可提供深部>500m,甚至>1000m的找矿信息 二、土壤测量 残积层是岩石直接风化产物,基本保留原始找矿信息,少量淋失、贫化。样品代表性强于岩石。用于薄覆盖区(0.5~2m)和中浅覆盖区(3~50m)区域调查、普查和详查。 ● 可提供数十米~数百米的深度找矿信息 五、气体测量 取泉水、井水、裂隙水、钻孔水、坑道裂隙水等,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循环,提供深部找矿信息。 六、地气测量 用捕集剂捕集地下气体(包括地球气)携带的纳微粒级物质,分析与矿有关的元素,获取深部找矿信息。主动抽气体法与埋置法。用于覆盖区深部找矿。 七、金属活动态提取法 是选择性化学提取技术的一种。提取土壤中包括水溶态、吸附态、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的金属。这些活动态金属主要来自深部,通过多种途径到达地表(图2)。用于覆盖区地球化学调查。 八、地电化学方法 1.大电流供电提取金属离子; 2.小电流独立供电提取金属离子; §2 化探深部找矿案例 一、原生构造叠加晕法 在金青顶金矿圈定深部找矿靶区 金青顶金矿为石英脉型,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利用不同深度坑道和钻孔原生晕取样。 1987年、1996年进行-400~-600m和-600~-800m预测,1999年、2008年用构造叠加晕法进行-800~-1000m和-1000~-2000m深度找矿靶位预测(图4)。 前三次预测已被验证;2008年预测1000m以下找矿靶位,给2009年5个孔初步验证,已获金大于10T。 预测依据:一期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四个阶段成矿脉叠加特征(图5),有同位叠加、部分同位叠加等。 前缘晕:Hg、As、Sb、B 近矿晕:Ag、Au、Cu、Pb、 Zn 尾晕:Mo、Bi、Mn、Co 前缘晕升高,前、尾晕共存,是预测深部盲矿的重要信息 1. 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提供发现大矿和隐伏矿区域信息 1985年化探扫面发现富湾地区Au、Ag、As、Sb、Cd、Pb、Zn 、Hg、Co综合异常。 规模大:120km2;含量高:特别是Au、Ag和前缘元素As、Sb等;浓度中心突出;浓度分带清楚。具有寻找大型AuAg矿特征。 2.异常查证中的得与失 (1)1986年对该异常优先查证,尽管用1:5万土壤测量圈出7个有规模Au、Ag综合异常,由于区内有已知Pb、Zn矿点(鹿点)和未发现金银矿体,未再深入查证,仅认为是“寻找多金属伴生金银矿的远景区”。 (2)1990年对资料重新研究,认为异常组合元素特征与贵州微细粒侵染型金矿相似,有金矿远景。槽探见20米厚金矿体。 产状不明,布两孔(ZK0401,ZK0402)均未见矿; 根据地表异常规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