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理化生]第六组作业
第六次作业
成员 :胡荣建 104972090934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孙琛卓 1049721100901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张晴 1049721100929 应付税款法
王慧萍1049721100915 纳税影响会计法
李杨1049721102630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差异的探讨
目录
一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1.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内涵 2
1.1.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
1.1.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注意的问题 2
1.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井的会计处理方法 3
1.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井的会计处理的事项 3
1.2.2购买法 3
1.2.3权益结合法 4
1.3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井的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4
1.4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5
1.4.1同一控制下合并会计报表中关联交易的抵消 5
1.4.2 对同一控制下的被合并方净资产负数的处理 5
二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5
2.1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原则 6
2.1.1确定购买方 6
2.1.2确定购买日 7
2.1.3确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 7
2.1.4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 8
2.1.5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的处理 10
2.1.6企业合并成本或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暂时确定的情况 10
2.1.7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11
2.2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11
2.3 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 13
2.4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5
2.5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 16
2.6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之差异比较 21
2.6.1 含义不同 21
2.6.2会计计量基础不同 22
2.6.3 会计处理方法不同 22
2.6.4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同 23
三 应付税款法 24
3.1概念 24
3.1.1定义 24
3.1.2与资产负债表法对比 24
3.1.3与纳税影响会计法对比 24
3.1.4利润表债务法 25
3.2会计处理 25
3.3应付税款法优缺点 26
3.3.1优点 26
3.3.2缺点 26
3.4与其他方法会计科目的区别 27
3.4.1差异性 27
3.4.2会计科目设置的区别 27
四 纳税影响会计法 28
4.1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定义 28
4.2 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区别 28
4.2.1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相同点 28
4.2.2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不同点 29
4.2.3 小结 30
4.3 递延法 31
4.3.1 递延法定义 31
4.3.2 递延法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31
4.3.3递延法的优点和缺点 32
五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差异的探讨 33
5.1 利润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33
5.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33
5.3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方法的例题: 33
5.3.1利润表债务法实务操作 33
5.3.3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比较与分析 35
5.4 简述两种方法共同点和区别 35
5.4.1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共同点 35
5.4.2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不同特点 36
5.5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相比的优点 37
5.5.1 暂时性差异的概念范畴比时间性差异完整 37
5.5.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38
5.5.3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更为准确 38
5.5.4 限制了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择,遏制了企业利润操纵空间 38
一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1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内涵
《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定义中的“同一方”,是指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投资者;“相同的多方”,是指根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约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行使表决权时发表一致意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者。控制并非暂时性,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的时间内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较长的时间”通常指1年以上(含1年)。总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主要特征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并且不是暂时性的。
通常情况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如母公司将全资子公司的净资产转移至母公司并注销子公司,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