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面舞会对格里鲍耶陀夫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社科网.PDFVIP

论假面舞会对格里鲍耶陀夫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社科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假面舞会对格里鲍耶陀夫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社科网

2016 年第 1 期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6, №1 总第 51 期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51 论《假面舞会》对格里鲍耶陀夫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刘 娜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 提 要:《假面舞会》是莱蒙托夫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它无论是在作家的创作生涯,还是在整个俄罗 斯戏剧艺术领域都占有独特的地位。格里鲍耶陀夫的《聪明误》是俄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的戏剧作品之一, 莱蒙托夫的《假面舞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它的影响,在主题的悲剧性、语言特点和戏剧情节等方面《假 面舞会》都体现出对格里鲍耶陀夫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悲剧性;语言特点;戏剧冲突;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I512.07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莱蒙托夫是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之一,虽然莱蒙托夫的创作生涯十分短暂, 但他在诗歌、小说和戏剧等各领域均有很高成就。在其为数不多的 5 部戏剧中,最为大家所 熟知的就是《假面舞会》,这也是莱蒙托夫戏剧领域的巅峰之作。《假面舞会》创作于1829 —1841 年间,正处于莱蒙托夫创作生涯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其戏剧创作的最关键时期。而 《假面舞会》的完成使莱蒙托夫的戏剧艺术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为整个俄罗斯文学,尤其 是在戏剧领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莱蒙托夫从小酷爱文学艺术,接触过许多作家并阅读 过大量文艺作品,早已对十二月党诗人和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作家十分熟悉。莱蒙托夫的创 作很大程度受到了这些作家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戏剧家格里鲍耶陀夫。 19 世纪 20 年代,格里鲍耶陀夫仅凭《聪明误》一部戏剧就在当时的文坛引起极大轰动, 剧本以讽刺手法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弊端,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入独特的创作语 言。作品虽然以喜剧形式写成,却隐含着极大的个人悲剧和社会悲剧。《聪明误》最初以手 抄本的形式在俄国广泛流传,当时几乎每个热爱文学的人家里都会有一部《聪明误》抄本。 莱蒙托夫不止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格里鲍耶陀夫的诗句,并且曾经试图将诗人的经历写 进自己的小说中。 莱蒙托夫仅有的几部戏剧作品,都或多或少地都受到了格里鲍耶陀夫的一些影响。而他 最重要的戏剧作品《假面舞会》在人物形象、语言特点、题材选取和场景设置等各方面都对 格里鲍耶陀夫有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创新,可做一比较研究。 2 悲剧性 《聪明误》虽然采用喜剧题材,但让读者体会更深的却是悲剧色彩。鲁迅曾说:“喜剧 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烂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1981: 192)恰茨基的悲剧在于他撕烂了上流社会的腐朽,但同时他的理智与热情也被毁灭了。恰 66 茨基对待爱情饱含真挚,深怀理想抱负的恰茨基为了寻求进步思想、为了开阔视野成就一番 事业,背井离乡,离开他青梅竹马的恋人索菲亚。当告别时,一向快乐、聪慧的恰茨基也潸 然落泪,仆人丽莎问其原因,他回答:“丽莎,伤心不是没来由,谁知道,远游归来,可能 够桃花人面,情意儿如旧?”(亚·格里鲍耶陀夫 1980:19)这说明这份感情在恰茨基心中 具有很重的分量,他一直深爱着索菲亚。 爱之切,伤之深。恰茨基风尘仆仆“从远道辛勤赶来,四十五小时,眼睛不敢闭一会, 七百余俄里——一路上大雪纷纷。几番跌倒,几番起来”,(亚·格里鲍耶陀夫 1980:22 ) 他一路艰辛,第一时间赶来见他心爱的姑娘。但迎接他的却是索菲亚的冷漠、背叛和无情的 讽刺。恰茨基受到了丑恶社会与爱情背叛的双重打击,使得他终于失去了理智,开始激烈批 判腐朽、黑暗的莫斯科上流社会。悲剧的根源不仅是索菲亚和莫尔恰林,更是当时丑恶的社 会现实。最终恰茨基永久离开,这也表明恰茨基凭借个人的一己热情,根本无法撼动当时社 会的庞大势力,无法改变黑暗的社会现状。只有选择离开,以此来表达对恋人背叛的反抗, 对阴暗社会的否定,从而来“澄清他的自我人格”。(赵旭 2013 :89)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