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一般处置措施.doc.doc

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一般处置措施.doc.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一般处置措施.doc

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一般处置措施 一、爆炸品运输 1、灭火方法:爆炸品通常有效的灭火方法是用水冷却达到灭火目的,而不能采取窒息法或隔离法。禁止使用沙土覆盖燃烧的爆炸品,否则会引起由燃烧转化为爆炸。对有毒性的爆炸品,灭火人员应带防毒面具。 2撒漏处理:对爆炸物品撒漏物,应及时用水湿润,再以锯末或棉絮等松软物品收集后并保持相当湿度,报请公安部门消防人员处理,绝对不允许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二、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运输 灭火方法:遇有火情应迅速扑救。首先,应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地带;对着火的气瓶应用大量雾状水浇在气瓶上,使其冷却。在火势尚未扩大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泡沫等灭火器进行扑救。 撒漏处理:发现气瓶漏气时,应迅速将气瓶移至安全场所,并根据气体性质做好相应的人身防护。人站在上风处向气瓶倾泼冷水,使之降低温度,然后再将阀门旋紧。大部分有毒气体能溶解于水,在紧急情况时,可用浸过清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进行操作。若再不能制止,可将气瓶推入水中并及时通知有关生产单位进行抢修处理。 三、易燃液体运输 灭火方法 易燃液体中的大部分品种的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一旦发生火灾。用水扑救时因水会沉在燃烧着的液体下面,并能形成喷溅、漂流而扩大火灾。另外,易燃液体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较大,而其燃点又较低,能使温度降低到其燃点以下。因此,扑救易燃液体火灾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灭火器。 撒漏处理 易燃液体一旦发生撒漏时,应及时以沙土或松软材料覆盖吸附后,集中至空旷处处理。覆盖时,特别要注意防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河道等地方,以防污染。更主要的是如果液体浮在下水道、河道的水面上,其火灾隐情更严重。 在销毁收集物时,应充分注意燃烧时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必要时应带防毒面具。 四、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运输 (一)灭火方法 由于本类物品性质各异因此采取灭火的手段有所区别,分别如下: 易燃固体: ???根据易燃固体的不同性质,可用水、沙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灭火,但必须注意: (1)、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不得用水扑救。例如,铝粉、钛粉、铪粉等金属粉末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应用干燥的沙土、干粉灭火剂扑救。 (2)有爆炸危险的易燃固体禁用沙土覆盖,如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硝基化合物。 与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严禁用酸碱、泡沫灭火剂。如磷的化合物和硝基化合物(包括硝化棉、赛璐珞),遇氮化合物,硫磺等,燃烧时产生有毒和刺激气体,扑救人员需带好防毒面具。 火场中抢救出来的赤磷要谨慎处理。因赤磷在高温下会转换为黄磷变成自燃物品,同时在扑救时,赤磷被水淋过受潮后,也会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自燃物品: 此类物品灭火时,一般可用干粉、沙土(干燥时有爆炸危险自燃物品除外)和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与水能发生反应的物品如三乙基铝、铝铁溶剂等禁用水。 对黄磷火灾现场需谨慎处理。黄磷被水扑灭后只是暂时熄灭,残留黄磷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所以现场应有专人密切观察。同时要注意,黄磷燃烧时会产生剧毒的五氧化二磷等气体,扑救时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遇湿易燃物品: 此类物品火灾时,应迅速将临近未燃物质从火场撤离或与燃烧物质进行有效隔离。用干沙、干粉进行扑救,并注意以下几点: 活泼金属及其他与水接触放出氢气的; 遇水产生碳氢化合物(气体)的; 遇水产生有毒或腐蚀性气体的; 相对密度(比重)小于水的。 以上物品在灭火时决不能用水。 遇水反应产生易燃或有毒气体的,还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剂。 与酸或氧化剂等反应的物质,还禁用酸碱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剂。 活泼金属还禁用二氧化碳灭火机。因钾、钠具有极强的还原性,甚至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所以,二氧化碳不但起不了灭火作用,反而助长火势,因此应用苏打、食盐、氮或石墨粉灭火扑救。锂的火灾不能用食用盐或氮,而只能用石墨粉扑救。 碳化物、磷化和遇水反应能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 灭火时,扑救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和隔离式呼吸器。 2.撒漏处理 本类货物撒漏时,可以收集起来,另行包装。收集的残留物不能任意排放、抛弃。对与水反应的撒漏物处理时不能用水,但清扫后的现场可以用大量的水冲洗。 还应注意,对注有稳定剂的物品,残留物收集后重新包装,也应注入相应的稳定剂。 五、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运输 1、灭火方法 (1)发生火灾时,对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不能用水扑救,因为这类物品与水反应能生成氧气而帮助燃烧,扩大火势,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扑救,泡沫灭火器中的药剂是水溶液,故亦禁用。 (2)其余大部分氧化剂可以用水扑救,粉状物品应用雾状水扑救。 (3)在扑救时,要配备适当的防毒面具,以防中毒。在没有防毒面具的情况下,可将一般口罩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浸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