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漠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
荒漠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 ——荒漠区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监测手段与方法 课题思路 全球土地荒漠化及其危害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 荒漠区植被的特征 荒漠区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荒漠区植被的影响 荒漠区植被的监测方法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引起和发展的 “荒漠化”是主要发生在于旱区、半干旱区、干燥的亚湿润区 ”荒漠化”是发生在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干燥的亚湿润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荒漠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被列入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与发展问题之首11581。它不仅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是制约全球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4560×104km2,约为陆地表面积的1/3,约为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它是一个全球问题,影响到世界I/5人口、100多个国家。全世界每年因荒漠化而遭受的损失高达423亿美元。 联合国大会曾把2006年确定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足见土地荒漠化受重视程度。重视土地荒漠化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有效遏制荒漠化,已经成为中国和全世界共同的呼声。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商达540亿元人民币。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在北方,分布在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及东北西部。有关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表明,由于近10年来我国北方包括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已成为我国耕地开垦扩大面积的重要区域,我国耕地面积的重心也因此北移。耕地的开垦与撂荒成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最显著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特点,伴随着耕地的开垦与撂荒也导致了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加重。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河流断流,湖泊萎缩 荒漠化造成森林锐减,天然植被大面积死亡 土壤质量下降。荒漠化破坏土地资源,使可利用土地减少,质量下降,造成农牧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加剧了农牧民的贫困程度 荒漠化使生物质量变劣,物种丰富度降低,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 植被-气候关系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经典研究内容,也是最近20年来全球变化和全球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从植物种的水平研究植被与大气候的关系,又是生态学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 国际上对植物种与气候的关系研究已久,经典的和最著名的工作包括:Ktippen(1936)的经验植被一气候分类方案,Holdridge(1947,1967)的生命地带分类系统,Kira的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干湿度指数(Kira,1976,1977)及其在日本(Kira,1991)、朝鲜半岛(Yim,1977)和中国(洪必恭和李绍珠,1981;徐文铎,1983)多种树种与气候关系研究上的应用,Box(1981)的决定植物型分布的8个生物气候变量及其植被一气候分类体系(Box,1995),Woodward(1987)、Woodward和Willi舯s(1987)在全球尺度上对植物分布和气候关系,尤其是极端气候对植物种分布限定性分析,以及从生理生态学角度来限定植物分布的经典研究,后来被应用到全球生物地理模型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全球植被格局的模拟,如BIOMEl模型(Prentice et a1.,1992),已经成为评价气侯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通用手段。 气候指标的计算方法 采用Holdridge(1947,1967)生命地带分类系统的生物温度(Biotemperature,BT)、降水(Precipitation,P)、可能蒸散(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咫r)与可能蒸散率(Potential evapotranspimtion ratio,PER),作为定量研究植物种与气候关系的气候指标。 生物温度(BT)为植物出现营养生长范围内的平均温度,介于0—30℃ 之间,其计算公式为BT=ΣT/12,其中丁为0~30℃之间的月均温,低于0℃的均按0计算,超过30℃的均按30℃计算,由于我国没有超过30℃的月平均气温,因此BT实际上是大于0 ℃的年平均温度。可能蒸散(PEr)是生物温度的函数,咫r=BT×58.93,而可能蒸散率(PER)则是咫r与年降水(P)的比率,PER=船丁/P。 植被——气候关系研究的意义 物种(包括植物和动物)分布与大气候关系的研究及其模拟和预测,不仅对当今全球变化与环境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评价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荒漠区植被的特征 荒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