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09学年网络道德规范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9学年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2009学年在信息技术课中的网络道德规范教育 ???? 当今世界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要适应未来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21世纪对教育需求的特点也就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需求的特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在中小学中也在逐渐走向正规化,这是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普及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信息素质培养,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这一尖锐问题已给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每每看到学生因沉迷网吧而出的种种事,这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有着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但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能不感到身上的责任,不能不深刻反思我们是不是哪些地方忽略了,我们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教给他们什么?就信息技术?还是应该渗透更多的德育素养的培养呢?我想两者应该兼而有之吧。如何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如何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对此,我有以下一些做法和设想。 ???????? 一、学生可获得各种来源的信息和数量(离线的以及联机的),正在快速增加。在教学生批判性地评价各种信息资源的同时,教他们批判性地评价网络站点。 教师要学会判断网上内容是否有效,并教学生同样去做。随着互联网使用的增多,网站正逐渐成为受欢迎的教育资源。然而并非每个站点都是好的资源,那么如何决定一个站点是否值得使用呢?我们可以从网站的技术、目的、内容、拥有者(发起者)、实用功能、设计(美学)等方面去评价一个网站的精确性、权威性、可靠性,看该站点是否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防范、控制学生的网上活动是不可能,也是不明智的,还不如教给他们批判的眼光和评价的意识。 ????? 二、加强青少年网上安全教育。 网际空间好比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图书馆、大学、博物馆、娱乐场所,在那儿可遇到各方面的非凡人物。但是,跟任何真实社区一样,那儿也有青少年学生应该避免的人和区域。知道危险并懂得如何避免,就可绕开Internet上的大多数陷阱,而利用其所有的积极方面。 对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危险包括感到不舒适(的情景和行为)、身体上的危险、泄露个人隐私或担受金融风险、遭受骚扰、伤害别人而卷入麻烦等等。对此,要教育学生记住,应该不在Internet上发布任何在公共场合中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在现实的公共场合不说的话不做的事,在虚拟的网际空间同样不说不做。要注意保守身份秘密,不与网上“遇见”的人随便见面,不要回复敌对、挑衅、不当、或以任何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的电子邮件、聊天评论、新闻组信息。 而作为学生家长,也应该经常和孩子谈谈在网上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孩子持开放的态度,鼓励他们上网遇到问题时来找自己,家长自己则尽可能学习关于Internet的一切。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利用软硬件技术对网上内容进行屏蔽、过滤和分级。 ????? 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新渠道新空间。 网络对现有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对现有思政工作、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同时也给思政工作、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便利和契机。我们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网上行为规范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寻找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拓展德育教育的新渠道新空间。比如,可以把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德育管理的工具,作为德育工作的信息资料来源,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作为家校联系、师生沟通、同学交流的渠道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