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学]第十一章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2.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第十一章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2

第十一章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李 芳 一、俄国农奴制废除的背景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农奴制的矛盾。 封建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农奴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不断抗争,威胁农奴主统治; 二、俄国思想界废除奴隶制的斗争 革命民主主义者号召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对外战争的失败 4、农民起义的失败 农民起义的失败证明了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在俄国是行不通的。 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三、1861年改革后上层建筑领域的资产阶级改革 1、1864年在省县建立地方自治机构。但是权利小,管理经济、卫生、教育。 2、1870年在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 3、1864年参照西欧的模式进行司法改革,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四、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意义: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得以确立,俄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问题;农业的资本主义化问题。) 局限性:由于改革是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因此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解放的过程中对农奴过渡的剥夺导致了购买力低下、市场狭小;有的农奴再次成为地主的剥削对象。) * * 1804年,俄国拥有16名以上工人的手工工场1200家,1825——1828年增至1800家,50年代后期更增加到2800家。工人也增加了,1804年为22.5万人,1825年为34万人,1860年达到86万人。更为重要的变化是,农奴制工人在1804年占工人总数的48%,1825年为54%,1860年达87%。不过,在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中,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的情况是不相同的。 早在十八世纪末,俄国著名作家拉吉舍夫就写了《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一书,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农奴制度。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提出了解放农奴,无偿给予他们土地等要求。虽最后遭受失败,但十二月党人的革命活动却开始了俄国解放农奴运动的第一个时期,即贵族革命家时期。 从四十年代起,俄国解放农奴运动逐渐进入第二个时期,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是直接在十二月党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赫尔岑和以别林斯基、在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利用发表文学评论,创办刊物等形式,积极鼓吹自由、平等、博爱,主张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赫尔岑(1812——1870年):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赫尔岑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里。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他是由贵族革命家到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过渡性人物,是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 别林斯基(1811——1848):维萨里昂·格里戈里也维奇·别林斯基,出身于一个贫苦的海军军医家庭里,他是俄国取代贵族革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先驱。早年在莫斯科大学读书时就以中篇小说《季米特里·加里宁》谴责农奴制度,被学校以“身体衰弱、低能”为由开除学籍。起初,他反对用革命的办法消灭农奴制度,企图用启蒙教育的改良办法达到废除农奴制度的目的。后来在革命运动的推动下他逐渐抛弃了这些幻想。 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是一些单越的革命家和活动家。他们不仅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农奴制度,号召人们起来革命,而且还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张。竟管他们的“社会主义”仍然停留在空想的基础上,但毕竟比十七、十八世纪西欧的启蒙思想家们前进了一步。他们的宣传活动在运动群众和教育群众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他们成为俄国的启蒙主义者。 1、东方问题。 进入十九世纪以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和尼古拉一世(1825——1855)继承了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衣钵,对欧亚邻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十九世纪初,沙俄从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侵占了罗马尼亚的北萨拉比亚和波兰王国,此后加紧向巴尔干地区渗透和扩张。十九世纪上半期,经过几十年的血腥征服,终于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的一部分和亚美尼亚等地区。 争夺近东和巴尔干地区,历来是沙皇俄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头等目标。1827年,沙皇俄国以援助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为名,勾结英法对土耳其作战,迫使土耳其签订和约,把多瑙河口和附近各岛屿以及库班河口以南的黑海东岸很大一部分土地划眼俄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也成为沙俄的“保护国”。1828——1829年对土战争的胜利,大大加强了沙俄在巴尔干地区的地位。 此后,1833年,沙俄又利用土耳其与其附庸国埃及作战的机会,以武力咸胁,迫使土耳其与它签订条约,承诺为了俄国的利益封锁达达尼尔海峡,不允许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派军舰出入,从而把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