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课堂互动冲突处理 (一)给予“注意” (二)避免滥用权力 (三)“中性力量”处理 (四)沟通重建 (五)不同语言的巧妙运用 (六)建构课堂文化共同体 五、课堂互动的研究方法 (一)课堂语言分析 (二)费兰德斯的师生互动分析 (三)课堂观察等级量表 第五节 课堂教学与课堂控制 一、课堂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一)课堂控制的概念 课堂控制是指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对学生行为(也包括对自身行为)进行的有意识引导、约束和调整,其中教师的管理行为可以分为组织环境、确立适当的行为、防止问题发生并处理扰乱行为。 * 课堂控制涉及四个要点: (1)课堂控制既包括对违反教育规范行为的制裁,又包括引导学生认同并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以协调个体、群体的关系; (2)课堂控制不仅要使课堂成员的行为服从课堂秩序的需要,还要使学生的自由活动、自我表现与课堂教学秩序达到和谐的统一; * (3)课堂控制必须依靠教师的权威力量才能进行,更需要学生自觉内化课堂规范,课堂控制的实现是教师权威力量与学生自我控制的统一; (4)课堂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包括对现有课堂秩序的维持,也包括建立新的课堂秩序。 * (二)课堂控制的类型 课堂控制的表现方式非常复杂,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按控制的层次可分为对个体的控制和对全班的控制。 按控制的手段可分为硬控制和软控制。 硬控制是指采用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如课堂纪律、课堂常规等; 软控制是采用非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如班级风气、学习风气等,两者的作用力和作用后果不尽相同。 * 另一些学者持“适应角色论”,他们在承认学生课堂角色有受抑的一面的同时,着重强调其反抗的一面,认为学生在课堂中并非一味地遵从、取悦与忍受,而是经常地不参与、阻碍或与教师交涉,即扮演旁观者、诘难者及谈判者的角色。 *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课堂教学与学生独自进行学习活动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发生各种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即所谓的“课堂互动”。课堂教学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 * 最早专门论述课堂互动问题的著作是德拉梅特的《课堂中的互动》,而以课堂互动为核心,对互动研究加以较为全面梳理的著作则是沃兹的《社会学与学校——一种互动论观点》。 * 一、互动类型 互动的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分法。 按照所涉及心理层面可以将互动分为感官的互动、情绪的互动及智力的互动等; 按照形式特征可以将互动分为循环式互动、直线式互动及连锁式互动等。 * 对于课堂互动的研究来说,关键的是要弄清楚谁和谁在互动及互动所反映出何种人际关系。据此,可以将课堂互动分为: 一是“互动主体的构成”; 二是“人际状态的性质”。 *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主体可分为三种: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及学生群体。这三种主体的不同组合可产生课堂互动的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师个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 第二种是“师群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第三种是“个个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 第四种是“个群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第五种是“群群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 从人际状态的性质来看,课堂互动可区分为: 合作性互动 对抗性互动 竞争·合作性互动 * 合作性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时所产生的互动。其基本机制是顺应与模仿。 顺应是双向的,它导致顺应者逐渐改变其自身的某些文化,从而达到相互调适。 模仿则是单向的,是作为社会范型的教师被学生所认同的结果。 * 对抗性互动具体包括: 一种是竞争性互动,一般只发生于学生之间,且多半发生于学习成绩等第相同的学生之间,互动参与者的共有动机之一是提高或维护自己在教师心目中及班集体中的“课堂地位”。 另一种是冲突性互动,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这种互动主要发生于师生之间。 * 竞争·合作性互动基本上只发生于学生之间。这种互动并不是竞争性互动与合作性互动的简单相加,而是竞争与合作的交叉渗透及相互转化。 所谓交叉渗透是指合作中含有竞争因素,竞争中也含有合作因素; 所谓相互转化则是指合作性互动与竞争性互动交替连接并转化为相对的一方。 * 二、互动差异 师生互动包括师个互动与师群互动。在师群互动中,教师的行为对象并非特定的学生个体,而是学生群体,因此,就互动的机会而言,师群互动对学生来说具有均等性。当然也包含着不均等成分,比如教育对全班学生的教学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可能只适合部分学生,而不太适合甚至完全不适合其他学生。不过,这种差异性主要是“客观结果”,而并非教师本来目的。 * 与此不同的师个互动基本上是“非均等互动”。师个互动的主要特征便是差异性。教师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互动内容的分配、互动过程的延续及互动关系的建构上都明显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教育基本原理_第四章_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基本原理_第五章_教育目的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基本原理_第一章_绪论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基本原理第四章_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技术学_专业英语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社会学第八章_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社会学第九章_社会变迁和教育制度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社会学第六章_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知识(课程)教材教学课件.ppt
- 教育社会学第七章_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教材教学课件.ppt
- 2025届安徽省高三下学期鼎尖预测大联考地理试题.docx
- 广东省香山中学、高要一中、广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含解析.pdf
- 湖北省圆创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第四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x
- 2025届广西邕衡教育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新高考5月全真模拟联合测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原卷版).pdf
- 2025届安徽省高三下学期鼎尖预测大联考英语试题.docx
- 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二模-政治+答案.pdf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PDF版含答案,无听力音频无听力原文).pdf
-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学段模块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