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土壤孔隙度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含粒间孔隙)的质量。单位:g/cm3 —— 土壤孔隙的分级 根据结构体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划分为如下类型: (1)块状结构:立方体型,纵轴与横轴大体相等,内部紧实,多出现于有机质含量低,耕性不良的粘质土壤中。 (2)垂直轴方向发达的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在土体中直立,棱角不显的叫做柱状结构,棱角明显的叫棱柱状结构体。 (3)核状结构:长、宽、高大致相近,边面棱角明显,较块状结构小。 (4)片状结构:横轴大于纵轴,呈扁平状,出现于老耕地的犁底层。 (5 )近似球形的粒状结构体团粒结构: 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小团聚体,直径约为0.25~10mm。 微团聚结构指0.25mm以下的团聚体。 (1)土粒的粘聚 a、胶体的凝聚作用:胶粒凝聚而沉淀。 加入Ca2+、Fe3+ 降低表面电位势,分子吸引力排斥力。低价Na+、NH4+代替后可恢复。 b、水膜的粘结作用:粘粒表面的负电荷可吸引极性水分子,定向排列形成薄层水膜。相邻的粘粒通过水膜而联结在一起。 (1)土粒的粘聚 c、胶体的胶结作用: 有机物质(主要胶结物质): 通过阳离子()为桥梁粘结土粒; 有机物表面的 与粘粒 (2)成型动力 根系切割作用:根的穿透性 干湿交替作用:胶体物质的脱水程度及 速率不同,干缩程度不同。 冻融交替作用: 土壤耕作作用: 土壤改良剂: 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羰酸等 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制剂:水解聚丙烯睛、聚乙烯醇 无机制剂:硅酸钠,膨润土,沸石,氧化钛 主要是水化程度不等的各种铁、铝的氧化物及硅的水化氧化物。 其非晶质无定形的物质,一般呈胶膜的形式,包被于土粒的表面。在转变为结晶态的过程中,可起到强韧的胶结作用。形成坚硬的结构体。如红壤中的多角型粒状结构体。地区土壤中含量较多。 有机胶体:土壤中的有机物,尤其是腐殖质,是土壤中含有的一类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明显的胶体性质。 土壤腐殖质的特征: 1 颗粒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能; 2 带有大量的电荷 3 是亲水胶体,具有高度的亲水性 有机-无机胶体: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胶体通过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作用,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通过钙离子、铝离子或铁离子为键桥将二者连接起来。 胶核主要由腐殖质、无定形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铝硅酸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等组成。 双电成为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层电荷。分为决定电位离子层和补偿离子层。 在土壤中,胶体处于凝胶状态,有利于水稳团粒结构的形成。而处于溶胶状态时,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增大,耕性不好。 c、电解质的浓度 电解质浓度增大, 高于凝聚点时,可降低电动电位,扩散层减薄,使溶胶变为凝胶。反之,即使是凝聚力的三价阳离子,如果浓度太小,也不能使溶胶变为凝胶。 胶体的凝聚作用有的可逆(由Na+、K+等一价阳离子引起的凝聚),有的是不可逆的(由二价、三价阳离子Ca2+、Mg2+、Fe3+、Al3+凝聚) 可变电荷:随介质pH值的改变而变化的电荷,如因断键、基团解离、质子化等原因而产生的电荷。 ① 同晶置换:指在成土过程中,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相近而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所取代,但其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 如硅氧片中的Si4+ 被Al3+所取代,水铝片中的Al3+ 被Mg2+、Fe2+所取代,而使晶层产生剩余负电荷。 ②断键 硅酸盐粘土矿物在风化破碎时,引起晶层断裂,使硅氧片和水铝片的断裂边角上出现电性未中和的键,如Si—O--,Al—O--。 一般认为断键是引起高岭石带电的主要原因,对2:1型矿物也有一定的重要性。 腐殖质胶体也常发生碳键断裂,从而产生剩余负电荷,这也是引起腐殖质胶体带电的原因。 ③表面分子的解离:指土壤胶体上的一些基团,如粘粒矿物晶格表面的OH基,腐殖酸分子的酸性含氧基团和羧基、以及粘粒中的无定形胶体随介质pH值的改变,发生解离。 是大多数土壤胶体产生电荷的原因。 表面分子解离产生的电荷数量和电荷符号,受介质pH的影响。 1、含水氧化硅的解离 H2SiO3 H+ + HSiO2- H+ + SiO32- pH=2, 一般不产生电荷 , pH越大,含水氧化硅的解离越大,带的负电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出国报告书出国人姓名李英裕傅皇文出国日期.PDF
- 国外客户往往要出口方提供GSP产地证.PPT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材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励.PDF
- 国外生物制品检验方法研究进展王军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PPT
- 国家认监委2016年能力验证计划C类项目-宁波检验检测公共.DOC
-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DOC
- 国有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价技术报告-广东不动产登记与估价专业.DOC
- 国电廊坊热电厂工程环评简本.DOC
- 国语第七册.DOC
- 国道扩建工程常熟段A标-拉森桩.DOC
- 数字文化与娱乐产业在2025年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家居安全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报告.docx
- 2025年教育科技企业投资价值深度解析与发展战略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化妆品行业环保原料技术创新报告.docx
- 页岩气开采行业人才需求与2025年人才培养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专利申请专利申请与专利布局策略前瞻性研究深度剖析报告.docx
- 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辅助.docx
- 2025年全球化妆品行业生物基原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自适应学习技术在在线教育中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报告.docx
- 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专利申请专利布局与专利池竞争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