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贸理论与政策(经典的总结和分析)概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导论
第一节
人类产生初期:无剩余物资(→无贸易) → 有剩余物资需交换(→贸易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 →(引发) 生产国际化发展
跨国公司
区域经济一体化
现实的国际贸易问题往往牵涉或反映一个国(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
第二节
中国目前有四个关境:内地、港、澳、台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的贸易越过关境,故也称为对外贸易
第三节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国家的形成(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国际贸易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 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农业、商人分离) → 对外贸易开始萌芽
主要形式:物物交换,以食物等生活资料为主
奴隶社会(水上交通便利)
商品结构: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
生产目的:为奴隶主阶级直接消费和官府采办、朝贡为主
封建社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
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 → 出现了固定交易场所和有组织的贸易行为
贸易方式:现场看货
商品结构以奢侈品为主,目的主要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多用于消费
资本主义社会以来(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一二次世界大战)
对外贸易目的:生产和消费
商品结构复杂化,贸易方式多样化
WTO的建立
第四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帝王旨意在对外贸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规模小
三次辉煌
汉朝 丝绸之路(长安 → 河西走廊 → 安息 → 大秦:罗马)
海上丝绸之路:广东 → 马来半岛 → 马六甲 → 孟加拉湾
出口:丝织品、治铁技术、水利灌溉技术
进口:中亚、西亚的毛皮、马匹、珍奇异物 —— 主要供统治阶层奢侈享受
唐宋 唐太宗实行自由开放贸易政策(以“丝绸之路”(陆)为主)
宋太宗“招诱奖进”政策(以海路为主)
元: 重商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
明清:禁闭大门 —— 闭关自守政策 → 1840:鸦片战争(英国)
中国: 独立自主 → 半殖半封: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结构:出口以农、副、工矿产品为主
服务对象:帝国主义、封建统治阶级
贸易对象: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不等价交换
新中国的对外贸易
1949年新中国成立 → 掌握对外贸易独立主权
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贸易大国
出口商品结构: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为主
第五节
国贸理论概览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
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H-O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托马斯·孟 ):
重商主义,强调把货币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当代国贸理论(里昂惕夫之谜):
新要素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案例】:郑和下西洋 VS 哥伦布远航
中:封建专制主义 目的不同 郑和:①宣威异域②朝贡贸易——扩大政治影响,巩固封建统治
西:资本原始积累 哥伦布:①寻金②探索新航线——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资本原始积累
Part One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主要观点:
①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专业化 → 劳动者生产技能提高
避免不同工作进行转移造成的时间损失
导致简化劳动的机械出现
②分工原则:绝对优势——如果一国购买某种商品所花费的成本比在国内生产该产品的耗费低,那么本国就不应该生产这种商品,而应当大量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商品以换取货币,然后再购买这种商品,这样就比自己生产要便宜得多。
③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是国际分工的基础(地域分工理论)
评价:
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开展
弊: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