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2013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解析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
A.1851年1月 B.1853年3月
C.1856年9月 D.1864年6月
本题选 A
解析: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没,建号太平天国。3月9月攻克永安后驻扎半年,进行封王建制和整顿军纪等工作。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3月惠州起义,又称“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派郑士良到惠州策动武装起义,并拟亲自从台湾内渡至福建,指挥全军。10月8日,郑士良、黄福等在惠州归善(今广东惠阳)三洲田集合三合会党80余人,猛袭新安沙湾,清军溃逃,旋乘胜向深圳推进,直逼新安县城。15日,起义军与清军战于佛子坳,缴枪700余枝,俘敌数十名。继又在镇隆大败清军。其后,在永湖、崩岗墟又连败清军。21日,经龙岗、淡水进至三多祝,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后因日本台湾总督不准孙中山登陆。孙中山派日本志士山田良政传达其指示,请郑士良自决行止。郑士良在外无援军,内乏弹药的情况下,被迫解散起义队伍。郑士良等退往香港。
戊申河口之役(1908年4月),也称河口起义,主要指挥者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与黄兴率领起义军转战于钦州、廉州、上思一带的同时,孙中山又派黄明堂等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革命军开赴云南边境,发动了河口起义。4月29日起义军与清军中的反正部队会合,攻克河口。在河口,起义军张贴了《中华国民军都督黄告示》。此后,起义军又分兵出击,连克新街、南溪、坝洒,直迫蛮耗、蒙自;部队也由三百余人发展到三千余人。孙中山即委黄兴为云南国民军总司令,节制各军,并命他赶到河口督师。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1895年2月兴中会香港总部成立后,即着手筹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议定孙中山前往广州专任军事准备,杨衢云驻香港负责筹款、募兵及运输枪械。孙中山偕郑士良、陆皓东、邓荫南等到广州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从秘密和公开渠道进行起义筹备工作。首先成立兴中会广州分会。机关设在双门底王氏书舍,发展会员,迅得数百人入会。发起成立公开团体农学会,以研讨农桑新法为号召,藉以掩护兴中会活动,得到广州一些著名官绅的支援。1911年4月27日,广州爆发了著名的“三·二九”黄花岗起义。黄兴亲自率部从指挥机关所在地小东营出发,抱着必死之心冲向两广总督署。因敌众我寡,是役同盟会牺牲的成员有姓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遗骸葬于黄花岗。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国晚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由明治天皇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以光绪帝名义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胜利后,以孙中山为首,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1912年3月11日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开始施行,于1914年5月1日因《中华民国约法》(袁世凯的法律)的公布而被取代,1916年6月29日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恢复。1917年9月10日以广东为基地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展开护法运动,所护者即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又名袁记约法,是指民国三年(1914)五月一日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公布的一个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临时宪法,此约法在民国五年袁世凯创立中华帝国时被废弃,后一直未再恢复。
《总统选举法》1913年10月,由宪法会议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人民,完全享有公权,年满40岁以上,并居住国内满十年以上者,得被选举为大总统”。选举权由全体国会议员行使,其方式是国会组成“总统选举会”投票,投票的规定为:(一)须由选举人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席;(二)用无记名投票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