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量子力学的建立 正当作为前期量子论(1900-1925)主干的玻尔理论面临严重障碍而处于停滞状态时,一批年轻的物理学家建立了一种新的量子力学。 海森伯的矩阵力学和测不准原理 海森伯(Werner Heisenberg,1901-1976)在玻恩指导下从事氢原子谱线强度的研究。在研究中他意识到,我们不能总是能够确定某时刻电子在空间的位置,也不能在它的轨道上跟踪它,因此不能认为玻尔假设的类行星轨道真的存在。他认为需要一种全新的理论,在该理论中力学量,如位置、速度等,不应该用普通的数来表示,而要用叫做“矩阵”的数学体系表示。 海森伯按照矩阵方程建立了他的新理论,1925年写成了奠定量子力学基础的《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一文,时年23岁。 玻恩的帮助 玻恩(Max Born,1882-1970)和约尔丹(P. Jordan 1902-1980)看到海森伯论文的初稿时,也一起加以研究,他们提出海森伯的量子条件可用矩阵规则写成: 这里p、q都是矩阵,p是动量,q是空间坐标。海森伯本人以及他人用他的量子力学研究了原子和分子的光谱特性,得到的结果与实验一致。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很快成功地把这种力学应用到了氢原子上。 测不准原理(不确定性原理) 1927年,海森伯从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中得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该原理揭示:要确定运动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时必定有不确定度,两种不确定度的乘积不小于普朗克常数除以2π,即: 玻尔后来又进一步提出量子力学的互补思想:对于两个可观测量,如果在测量其中的一个量时妨碍了同时对另一个量的测量精度,那么这两个量是互补的。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32 for the creation of quantum mechanics, the application of which has, inter alia, led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allotropic forms of hydroge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4 Max Born 1882-1970 for his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quantum mechanics, especially for his statis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vefunction 另一条路 在哥本哈根的玻尔和哥廷根的玻恩周围各自聚集了一批朝气蓬勃的物理学家展开量子力学中的矩阵力学研究的同时,另外一条与此不同的研究路线是沿着爱因斯坦关于辐射本性的讨论深入展开,并且跟哥本哈根和哥廷根学派不同的是,这条研究路线带着很强的个人色彩。 其中一个著名的个人就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 1892-1987)。 分裂的世界 十九世纪的物理学对宇宙的看法曾经是这样的:宇宙可划分为两个较小的世界,一个是光的、波的世界;另一个是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电子)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可感知的宇宙现象。 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之后,光似乎又显示出一种粒子性。德布罗意非常欣赏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但是他又认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也有其不彻底性。他希望光的粒子观点和波动观点统一起来,即在光的理论中同时引进粒子概念和周期性概念,以进一步揭示“量子”的真正含义。 从历史学改行的物理学家 1924年德布罗意以《量子论的研究》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论文中他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 。 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写道:“考虑到频率和能量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一个总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们认为存在着一个其性质有待进一步说明的周期性现象,它与每个孤立能量块相联系,与静止质量的关系则遵从普朗克-爱因斯坦方程。这种相对论理论将所有质点的匀速运动与某种波的传播联系了起来,而这种波的位相在空间的运动比光速要快。”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 德布罗意假设所有具有动量p和能量E的物质客体,如电子等,都具有波动性,其频率ν和波长λ分别由下面两式给出: 把动量(粒子性)和波长(波动性)联结了起来。 电子轨道的量子化 这样德布罗意引入了物质波的概念,指出物质不仅是粒子,也是波。德布罗意认为物质粒子的运动伴随着某种引导波,这些波伴随粒子一起在空间传播。 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电子的轨道应该满足:轨道的长度包含着整数个这种引导波。第一轨道包含一个波,第二轨道包含两个波,等等。德布罗意希望用他的理论实现物质和光共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 “已揭开了巨大帷幕的一角” 德布罗意的新理论,开始时并没有受到物理学界的重视。因为他的思想是如此新颖、大胆,以致于象普郎克、洛仑兹这些人都很难相信它的正确性。即使他的导师朗之万,也只认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