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黄迪.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圃----黄迪.pptx

艺圃园林一班黄迪一.简介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私家园林建筑,坐落在苏州市区西北的金门附近,属于苏州名园之一。原名醉颖堂,后改为药圃,清初易名艺圃,又名敬亭山房。苏州现存明式小园林的代表,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节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全园占地 3967 平方米,分住宅、花园两部分,宅分五进,布局曲折,厅堂古朴,有世纶堂、东莱草堂,园在宅西,面积 2830 平方米。历史背景因为激荡着人间斗转星移的沧桑和人生浮沉的慨慷,由此说艺圃是一座有气节的园林一点不为过。对艺圃有开山之功的是明代辛丑年进士袁祖庚。袁祖庚洁雅自好,因见不得官场腐败,40 岁就弃官归隐,还放下斯文,公然经营为当时主流社会所不齿的 田业 。并在当时 地广十亩,屋宇绝少,荒烟废沼,疏柳杂木,不大可观 , 隔断城西市语哗 , 幽栖绝似野人家 , 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此 的地方,挖池堆山营建了当时名为醉颖堂的艺圃。艺圃的第二任主人是明朝天启年间的状元文震孟,其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征明。文震孟官至大学士,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中,与弟弟文震亨(《长物志》作者)一道,始终不屈不挠地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受到朝野正义人士的拥戴。文震孟购得艺圃时,还是个秀才,他对已经废圮的艺圃只是略加修葺,改 醉颖堂 名为 药圃 。其后几十年,尽管文震孟的地位愈来愈高,对自己的这所宅园,却从未扩充过一分土地、加建过一楹房屋,基本上保存了 醉颖堂 时期 写意山水园 的特色。明亡后,文震亨先投水未死,后绝食而亡。文震孟的儿子文乘参加反清义军被捕,题诗曰 : 三百年前旧姓文,一心报国许谁闻。忠魂今夜归何处,明月滩头吊白云 。 艺圃再次凋零。清初顺治年间,被明朝遗老姜采购得,改药圃名为颐圃、敬亭山房。姜采是明末大臣,因直言政治触怒崇祯皇帝,谪戍宣州卫(今安徽省),还没到戍所呢,明朝就灭亡了,于是和弟弟姜垓一道辗转至苏州定居。为了表达自己对明朝的忠诚,姜采一生誓不事清。这种做法引来了其他明朝遗民的拥戴,也让艺圃成为了当时江南文人活动的中心之一。1673 年,姜采逝世,其次子姜实节又将敬亭山房改名为艺圃。 姜氏父子对艺圃的各种景致一一做了富含深意的改易。有的显露了园主人的处世道德,如念祖堂、香草居、思嗜轩;有的暗喻了主人的政治理想,如谷书堂、响月廊、朝爽台。其中, 谷 指日出, 响月 指应之以月,谷、响月合而为一构成 明 字;朝爽两字,实则是 大明 反过来加了 +、 × 结构,暗寓 大明 受到 +、 × (喻指刀斧凿痕等暴力)的欺凌,表达了对 大明 的怀念之情,并暗示了艺圃属大明河山的意愿。 传统园林建筑沿水的分布往往依照《园冶》中说:亭台突池沼而参差。 今之艺圃范围,占地5亩。园之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以延光阁、博雅堂为主体建筑;南部以水池为中心,假山林木,以自然景物为主。园之西南,过了响月廊,又是一组建筑,自成一体,包括香草居、鹤柴轩、南斋等。二.建筑风格全园布局曲折,厅堂古朴,有世纶堂、东莱草堂,园在宅西。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筑为主,有博雅堂、延光阁等,池南以山景为主,临池处则以湖石叠成绝壁、石径,既有变化又较自然。池水之东有乳鱼亭,是明代遗构。从水榭南望,山水交融,林木葱茏,颇具山林野趣,为园中主要对景。此种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园从北向南为建筑。水池--山林,为苏州园林最基本的布局手法。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似有通幽之感。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舍去一切繁杂琐碎的因素,尽心顷力于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园的住宅部分不似其它园林以围墙来分隔,而是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在此可将全园景致尽收限底,是全园最佳的观景点。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但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毫无遮隔地感受对面的天然画境,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延光阁袁氏时的艺圃,水池广达二亩余,后来池不足二亩,所缩的就是后来建于水面上的延光阁。有人以为这座建筑置于此,使水岸形成一条长长的平直线,是园中景物处理之败笔。大水池南是假山,其主体以土堆成,但临池的一边却用湖石叠成,山岩嶙峋,还有突出于池面的危径石矶。山上林木葱郁,自延光阁远望,显得层林茂密,将池上碧波反衬得恬淡雅致。响月廊响月廊本是姜氏园之西廊。“响”通“向”,“响月”即对月之向往。此廊斜对园东之畅谷书堂。畅谷为日出前隐伏之处,向月则月尚未出,日月相加为“明”。有人认为艺圃当时对东、西二处建筑之命名,寄托着园主人对明皇朝的向往。“响”假借“向”,为掩人耳目。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