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文科技信息2014年第11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水文科技信息2014年第11期

山西水文科技信息 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资料信息中心 2014年第11期(总第226期) 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索/何秉顺等//中国水利2014.18-11-13 初步总结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现行防御思路形成及实践的历程,探索了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特别是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决策指挥系统等发展方向。认为水雨情监测方面的发展趋势是雷达、卫星、雨量站多源信息融合,特别是雷达与雨量站的结合应用,预警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局地范围内的封闭式预警体系及网格化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发展方向是基于调查评价数据的山洪预报系统、省市县级平台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技术。 环境变化背景下海河流域水文特征演变规律/鲍振鑫//水电能源科学2014.10-1-5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下,海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诊断了1951~2010年海河流域环境变化背景下的河川径流量、入海水量、水资源总量和地表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51~2010年海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1980~2010年海河流域内的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且从北到南增幅越来越大;流域内的地表水资源耗水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略减的变化特征,在环境要素变化的影响下,海河流域内的河川径流量、入海水量、水资源总量和地表水资源量都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滦河、海河北系和海河南系的入海水量、水资源总量和地表水资源量都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汾河兰村---义棠段洪水演进过程模拟与不同保护目标下生态需水量分析/赵文静//水电能源科学2014.10-52-55 针对汾河中下游河道特点,基于水流连续方程及运动方程,建立了一维洪水演进模型,利用该水力学模型对汾河兰村---义棠段洪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生态指标,分析了该河段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流量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以河道不断流为生态流量指标,获得汾河河道不断流的生态需水量为5 m3/s,对汾河水库生态调度和河道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资源约束下城市需水量预测研究/李琳等//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5-42-45 在分析需水量预测和水资源约束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水资源约束的量化指标。提出城市需水量预测应和水资源约束结合,并将水资源约束系数引入需水量预测中。应用BP网络,建立了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需水量预测模型。本文以郑州市为例,应用预测模型进行需水量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区域的发展规划、供水工程规划以及节水规划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河流污染混合区特性计算方法及排污口分类准则Ⅱ:应用与实例/武周虎等//水利学报2014.9-1114-1119 针对困扰排污口位置优化设计与排污削减量计算的实际问题,基于宽阔河流岸边、离岸与中心排放的分类准则,克服理论方法繁琐的试算比较过程,以显函数的形式提出了污染混合区无量纲最大长度、最大宽度及面积的分类简化计算公式和最大控制排污量的计算方法。在河流岸边(近岸)、离岸与中心排放类型条件下,以应用实例给出了根据离岸系数进行污染混合区范围计算和排污口位置优化设计以及排污削减量计算的方法步骤。计算结果表明:在具体工程设计中,排污口的离岸距离与排污削减量可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进一步核定。结果可为河流排污口位置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排污量、排污削减量计算提供分类、简便、快捷的方法依据和设计范例。 中国降雨过程时程分型特征/殷水清等//水科学进展2014.5-617-624 为研究降雨过程雨强随历时的变化关系,利用中国14个气象站近40年逐分钟降雨资料,采用动态代均值聚类法并根据雨峰在降雨过程中出现的位置,将中国10256次降雨过程分为4种类型,即降雨前期集中型(I型)、降有中期集中型(II型)、降雨后期集中型(III型)和降雨均匀分布型(IV型)。结果表明:中国I型降雨出现频次最高,占47.1% , II型次之,占21.2% ;III型和IV型出现频次相当,分别占15.3%和16.4%。夏季I型降雨发生频次占绝对优势,为夏季总降水过程的52.2% ;冬季各类雨型发生频次相差不大。I型多为短历时高强度降雨,而IV型多为长历时低强度降雨, II型和Ⅲ型居中。历时越短时, I型降雨的比重越大;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 I型降雨的比重明显下降, IV型降雨的比重增加。 黄河流域蒸散量分布式模拟/曾燕等//水科学进展2014.5-632-640 针对传统区域蒸散计算模型中净辐射及其各组成要素的计算直接采用国外经验公式或点上观测资料空间内插的不足,利用基于中国气象站观测资料建立的净辐射及其各组成要素的计算公式和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考虑地形起伏和下垫面多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