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

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数学建模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天津市宝坻中专 李修刚 目前,新教学大纲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适时引入 事实上,在我国中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概念和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是通过实际问题或从实物模型中引入的。如指数函数的概念,课本就从一个“细胞分裂”的模型导入的;对数概念则是从“复利问题”模型中引入的。在排列组合中,两个基本原理本身就是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抽象建立起来的一个数学模型。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据此积极引导学生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切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建设与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如作为建模过程的一个例子,考虑如下问题: 某电视机厂计划在下一个生产周期内生产两种型号电视机,从每台A型或B型电视机所得利润分别为6个或4个单位,而生产一台A型或B型电视机所耗原料分别为2个或3个单位,所需工时分别为4个和2个单位。如果允许使用的原料为100个单位,工时为120个单位,且A型或B型电视机产量分别不低于5台或10台。应当生产每种类型电视机各多少台,才能既满足该厂所有约束条件,又使利润最大? 分析:①理解问题:若设分别为生产A型、B型电视机的台数,则影响该问题的重要因素是x1、x2,且需满足如下几个约束条件: 从生产工时看:4x1+2x2≤120; 从生产原料看:2x1+3x2≤100; 从产量要求看:x1≥5,x2≥10。 ②简化、假设:假设总利润为Z,则建立利润函数:Z=6x1+4x2,于是将求最大利润问题转化成一个纯数学问题:确定变量x1、x2的值使其既满足条件: 4x1+2x2≤120; 2x1+3x2≤100; x1≥5,x1∈N; x2≥10,x2∈N; 又使函数Z=6x1+4x2取得最大值。 ③求解模型:用解析几何方法易解得:x1=x2=20,于是Z=6×20+4×20=200。 ④检验模型:该厂应生产A型、B型电视机各20台,能得到最大利润200个单位。该结果符合问题的要求。 由此例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技术不仅在尖端科学领域中应用广泛,而且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时时处处可以发现应用数学、应用建模的好实例,从而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追求新方法及参与实践意识的培养。 2、充分利用课外作业 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某些建模问题在课堂上完成也许会有困难,对此,教师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而把问题的求解过程留给学生在课余作业中继续完成。例如,应用数学问题采集:骗人的彩票有奖销售;电视塔高和信号覆盖范围的计算;搬家时家具能过拐角吗?等等。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不仅要独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中。 3、在数学活动课中开展数学建模,培养创造能力 数学活动课不受教材、教学进度等的限制,可以大胆开展一些需要学生动手作实验、搞社会调查、实地测量等灵活多样的建模活动。安排一些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例如,某校学生到一超级市场调查了解到,商店在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首乌—40(500-20x)=20(10+x)(25-x), 到此,已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二次函数y的最大值;利用均值不等式,可得:当10+x=25-x,即x=7.5时,ymax=6125元;并对问题实际售价50+7.5=57.5(元)进行检验,符合实际要求,故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过程之中,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