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泉州湾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论证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泉州湾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论证报告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调整 论证报告 福州榕航林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月 前 言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泉州市的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石狮市境内,以泉州湾河口为主体。保护区范围东至秀涂内侧与石湖内侧连线以内水域,南至蚶江水头,西至晋江大桥,北至陈坝村。地理坐标为:。全区总面积7008.84hm2。 目录1 第一章 总论 1 1.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1 1.2主要保护对象与保护价值 7 1.3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现状 8 1.4自然保护区现状评价 9 第二章 调整必要性分析 17 2.1自然保护区调整涉及的建设项目 17 2.2工程线位合理性分析 21 2.3以调整为契机解决保护区的历史遗留问题 31 第三章 调整原则和依据 33 3.1调整原则 33 3.2编制依据 33 第四章 调整方案设计 36 4.1调整方案 36 4.2调整后的功能分区 37 第五章 保护区调整影响评价 39 5.1调整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39 5.2调整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 40 5.3调整对保护区管护工作的影响 42 5.4调整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5.5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综合评价 43 第六章 管理措施与生态补偿 45 6.1管理措施 45 6.2生态补偿 46 附件: 附件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惠安洛阳江、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闽政〔2002〕文47号) 附件2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惠安洛阳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建并更名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闽政办〔2003〕116号) 附件3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批复》(闽政文〔2007〕387号) 附件4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的批复》(泉政文〔2009〕93号) 附件5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的批复》(闽政文〔2010〕78号) 附件6 《厦漳泉大都市区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2015-2025年)》 附件7《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台商投资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泉政文〔2014〕168号) 附件8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2016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闽政〔2015〕65 号) 附件9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金屿大桥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闽发改网交通[2016]40号) 附件10 《泉州市环保局关于泉州台商投资区综合交通规划(城市路网)(2010-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泉环评函[2015]68号) 附图: 附图1 福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附图2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现状图 附图3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泉州金屿大桥工程位置关系图 附图4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示意图 附图5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区域湿地类型分布图 附图6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区域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图 附图7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后功能区划图 总论 1.1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况 1.1.1地理位置与范围 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泉州市境内,以泉州湾河口为主体。保护区范围东至秀涂内侧与石湖内侧连线以内水域,南至蚶江水头,西至晋江大桥,北至陈坝村。地理坐标为:(详见附图)。全区总面积7008.84hm2。.2 地质地貌 自然保护区地质位于华南加里东褶带东部浙粤中生代火山断带中段,地壳表层具二元结构特点,基底由前泥盆系变质岩构成,中生界陆相火山岩组成盖层。该区自加里东运动以来,长期处于隆起上升剥蚀状态;印支运动以后,形成了长乐—南澳深大断裂带,至燕山运动中期,形成中生界陆相火山岩盖层。喜山运动以来,大规模的构造变动已趋向减弱,但总体继承了加里东运动以来长期隆起上升剥蚀的状态直到如今。 境内山脉系戴云山系向东南延伸的支脉,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形成了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开阔平坦的地貌。河口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和沉积物质,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 1.1.3气候 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优越。多年平均气温20.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3℃,极端最高气温38.7℃,最冷月1月、2月平均气温11.9℃,极端最低气温0.1℃;气温年较差为16.4℃;多年平均降水量1095.4mm,最大年降水量1600.8mm,最小年降水量815.3mm,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其中以6月最多;多年平均雾日数15.9d;年平均相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