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先》编联、分章、释读札记参考.docVIP

《恒先》编联、分章、释读札记参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恒先》编联、分章、释读札记参考

《恒先》编联、分章、释读札记 《恒先》编联、分章、释读札记 《恆先》恐怕是迄今爲止所出土文獻類楚簡中最完整的一部,而且内容極其重要,其思想價値、文獻價値不可估量。能有這樣的機會原原本本地接觸到兩千多年前先人的思想,實在讓人興奮不已。李零先生的釋文,以及網上新近公布的各位先生的論文,已爲《恆先》提供了許多精當的釋讀意見,不過有待繼續解決的問題也不少。筆者認爲《恆先》的斷句、編聯還有値得商榷之處,整部文獻如果適當地予以分篇、分章,或許會更利於了解作者眞實的想法。爲便於網上閲讀,凡可以確定假借的地方均採用寛體,凡暫時不能肯定的字,用括號標出假借字,無法打印的字用“@”符號代替。引用文不一一作注,請參閲文末的“參考文獻”。                                  上篇 第一章   恆先無有,@(質?樸?),@(从宀从青,靜?清?),虚。@(質?樸?),大@(質?樸?)。@(从宀从青,靜?清?),大@(从宀从青,靜?清?)。虚,大虚。自厭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未有天地,未(第一號簡)有作行、出生。虚靜爲一,若寂夢夢,靜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   這一章如郭齊勇先生所言,它渉及到兩大問題。一是“道之體”、“道之靜”、二是“道之用”、“道之動”。在筆者看來,《恒先》的重點,顯然不是前者。對於“恆先”即道體無形無名、寂靜玄遠的状態,它没有作大量的描述。《莊子》秋水篇説“道無終始,物有死生”。顯然,《恒先》對“道無終始”落墨不多,而對“有始”“有往”的“作行、出生”以後的世界更有興趣,這種思想傾向與黄老思想家的作品接近。   “寂”下似有重文符號,但無法確定。馬王堆老子乙本巻前古逸書《經法》中有“虚無形,其@(从叔从衣)冥冥”。“ @(从叔从衣)”可讀爲“寂”。“若寂夢夢”與“其@(从叔从衣)冥冥”近似。   第二章   氣是自生,恆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恆氣之(第二號簡)生,不獨有與也。或,恆焉。生或者同焉。      《恒先》的重點在有形的世界。與有形世界之發生相關的最主要的兩個要素是“或”和“氣”。與“或”相比,“氣”更重要。第二章要突出強調的正是這些問題。   關於“不獨有與”,廖名春先生認爲是“恆”與“氣”“有與”。龐樸先生説“雖是自生,卻不孤獨,它還有伴”,但未指明誰是“伴”。郭齊勇先生認爲是“或(域)”與“恆氣”相伴隨。王志平先生也認爲“‘恆’與‘氣’有很密切的關係”。筆者以爲,這是作者爲了強調“《恒先》(道)”與“氣”的區別,而特意這樣説的,因爲“道”是“獨立”的。《老子》二十五章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第三章   昏昏不寧,求其所生。異(翼?)生異(翼?),鬼(畏?歸?)生鬼(畏?歸?),韋(愇?違?)生非(悲?),非(悲?)生韋(愇?違?),@(哀?)生@(哀?)。求欲自復,復(第三號簡)生之。生行,濁氣生地,清氣生天。氣信神哉,云云相生,伸盈天地。同出而異生,因生其所欲。@(察?業?)@(察?業?)天地,紛紛而(第四號簡)復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復以不廢。   第三章進一歩討論的是有形的、現象之世界的生成關係,這種生成關係和“欲”有關。整個天地間萬事萬物,是因爲“欲”、“求欲”的“生”、“自復”、“復生”、“相生”而不斷衍生出來。値得注意的是“欲”與“氣”相關,作者對“欲”及“欲”之“復”和“生”,竝不持否定的態度。   筆者贊同廖名春先生的意見,認爲“求欲”是一個專有名詞,就是“欲求”。所以“異(翼?)”、“鬼(畏?歸?)”、“韋(愇?違?)”、“非(悲?)”、“@(哀?)”應當指的是各種欲求。   顧史考先生把第三簡和第四簡的位置對調,但這種可能性不大。從文章的表現方式來看,第四和第五號簡之間“@(察?業?)@(察?業?)天地,紛紛而復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復以不廢。”文氣是一貫的。    第四章   智(知)既(从口)而巟思不天(从宀)■。有出於或,生出於有,音出於生,言出於音,名出於(第五號簡)言,事出於名。或非或,無謂或。有非有,無謂有。生非生,無謂生。音非音,無謂音。言非言,無謂言。名非(第六號簡)名,無謂名■。事非事,無謂事。   如果説第三章講的是各種欲求的發生及再發生。那麼,第四章很可能談的就是人類知識的世界、符號的世界是如何發生的。   《恒先》中所見“■”很特殊,不像其他簡文往往出現於文章或文句結尾。它更像是提示符號,説明這裡很重要。即是作者想要強調的地方,或告訴讀者這裡是一個重要命題。“智(知)既(从口)而巟思不天(从宀)”很可能就是這樣一個與“知”或“智”有關的命題。這句話很難解釋,《説文》中有“既(从口)”字,釋爲“嘆”,似與此處關係不大。李鋭先生把“既(从口)”看作是“幾”的假借字,竝指出《五行》中有“幾而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