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新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总结.docVIP

2017年最新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最新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2017年最新社区“创先争优”活动总结 **社区辖区面积 10.8公顷,有楼房32栋,居民3082户,8754人,党委党员106人,社区党员432人,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社区在全市最早创办了学习型社区和社区学校,并荣获过包括国家、省市颁发的近20项荣誉称号。近年来**社区党委通过在社区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使**社区的环境更优美、学习氛围更浓厚、邻里关系更和谐,也让**社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创新学习载体,打造品牌社区 近年来,社区通过社区党校、社区课堂、老年大学、社区宣传画廊、文化楼道、图书室等形式多样的学习阵地,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社区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创办了民生课堂。在此基础上,社区党委进一步创新学习载体,通过“把名人请出来、把能人用起来、把闲人聚起来”的三步走措施,在整个社区范围内营造了更为浓郁的学习氛围,不仅使社区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还成立了**社区文学社、社区集邮协会,创办了《**之家报》,为社区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从2011年开始,社区又以“文明楼道”建设为载体,在社区内创建57个高标准的文明楼道,并精心设置了党建风采、科技之窗、安全天地、计生关怀、新闻我知道、社区互动剪影等宣传板块,不仅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学文化、长知识、增感情的宣传阵地,更使楼道成为居民休闲、娱乐、陶冶情趣的理想场所。 学习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是众多下岗职工增强自身能力、实现重新就业的有力平台——从今年4月开始,社区与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合作创办了再就业培训班,帮助了众多的下岗职工学到了丰富而扎实的再就业技能。 截至目前,社区的电脑、刺绣等专业技能培训班已累计培训下岗职工、青年居民2000余人次,90%以上的受培训者走上了就业岗位,实现了个人事业的“二次起飞”,也让“学习型社区”成为**社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二、创新帮扶机制,共建和谐社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纷纷住进楼房,但楼层高了,距离却远了,相互间也显得生疏起来。 针对这一状况,社区党委提出了“同走一个门、亲如一家人”的口号,通过建立“睦邻卡”、“爱心基金”、“社区满意中介服务站”等一些列创新举措,不仅使邻里关系更为融洽,也让扶危济困成为大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更让贫困居民感受到了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居民夏胜林夫妇都是下岗工人,妻子患有肾炎和心脏病、儿子还在上学,一家的重担都压在老夏一个人身上。2011年年初,夏胜林的妻子病情加重、治疗费用加大,而他却因为找不到活儿而急出了眩晕症,一家人的生活陷入极度窘迫之中。得知夏胜林一家的困难后,和他同在一个单元的米丽芳老人立即动员全单元居民为他捐款近900元,社区工作人员也及时送来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帮助夏胜林一家度过了那个寒气逼人的严冬。 2011年,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杨静母女来到**社区寄住,社区党委不仅帮助母女俩申报了低保、申请了廉租住房,每逢年节都要前去慰问。 为了及时有效地帮助更多像夏胜林、杨静这样的困难群众,**社区党委又在辖区内倡导成立了“爱心基金”。几年来,通过居民捐助、共建单位帮扶等方式累计筹集资金6万余元,帮助65名困难居民走出困境。 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从2011年起,社区党委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创办了“社区满意中介服务站”,依托社区的平台和资源,先后帮助600多名困难群众重新走上了再就业之路。 在**社区党委的帮助下,众多困难群众摆脱了困境,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对社区进行回报——特困人员张君身患残疾,在社区党委的帮扶协调下,他不仅建起了自行车摊,还主动提出开设社区便民服务站,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方便。 三、推进部门联动,共谱和谐乐章 今年月2日对于许多社区居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社区内一条因为大车碾压而常年坑洼不平的巷路终于被整修一新,大伙儿在喜悦之余,一个劲儿地称说:“咱们这条路能修上,多亏了社区的联动机制啊!” 面对社区建设缺资金、缺人手、缺资源这个难题,社区党委想出了一条联动共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搞建设的新路子。 “以往社区在开展建设时也曾‘求’共建单位帮忙,但人家到底是‘外人’,投入积极性不是很高。只要将这些共建单位‘请进来’,让他们把社区建设当成‘自己家的事儿’,社区各项建设才能落到实处”。为此,社区以区域党组织共建为平台,积极与共建单位进行交流互动,仅2011年,社区就与市电业局、第一中学等十余家共建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并聘请共建单位领导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到了今年,社区更进一步与共建单位组建了“联合党委”,共建单位领导同时兼任社区党建副书记,通过有效的部门联动,让共建单位由“外人”变成了“自家人”,有效推动了社区各项建设—— 社区内巷路坑洼不平,东安区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