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设计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设计说明书

**煤业 ***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设计说明书 生产技术科 二〇一三年六月九日 ***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设计说明书 ?主持人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会 审 单 位 签 名 编 制 审 核 生产技术科 调 度 室 机电运输科 通 防 科 安全检查科 总工程师 会审意见 1.加强观测次数,提高观测精度。 2.对经两次观测,观测地点变化较大的及时下发隐患通知单。 ***工作面开采沉陷观测设计说明书 一、进行地表移动观测的意义和任务 1.进行地表移动观测站的意义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第一章第十二条中规定:煤炭开采必然伴随着发生围岩及地表移动和变形。各矿区的围岩及地表移动规律及有关参数具有地区特征,获取和积累有关围岩及地表移动的科学数据,是煤矿企业工程技术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每个矿区应有计划、有目的在开展上述科学试验与现场勘测,综合分析,求取参数,总结规律,用于解决本矿区的开采沉陷问题。 生产矿井必须解决好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简称“三下”)安全、合理地开采煤炭和留设保护煤柱,必须开展地表移动和岩层移动的观测工作,掌握地表和岩层移动的基本规律。 为此,拟在***工作面上方进行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研究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化和破坏规律,以及地表移动与变形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进行地表移动观测的任务 煤矿开采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的过程非常复杂,是地质、水文、开采、地形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通过进行地表移动观测可以获取并确定以下数据,并获取相关关系: ①分析特定采矿条件(如放顶煤开采方法)、地质条件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关系。 ②地表在移动过程中的移动和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 ③地表移动和变形中的动态移动变化规律。 ④移动稳定后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分布及其主要参数,即移动角、裂缝角、边界角、最大下沉角、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等。 ⑤用实测的移动变形参数确定矿区范围内建筑物的受破坏程度,有效地减少建筑物下压煤量,合理确定工作面的尺寸,提高煤炭采出率。 二、进行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所依据的规程规定 1.《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管理局制定,2000年。 2.《煤矿测量规程》,煤炭工业管理局制定,1989年。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8年。 4.《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1年。 三、观测地点的地形地质条件 1.***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采区中部,东邻***采空区,西为*采区上部未采区,南邻*采区采空区,北为*采区回风下山保护煤柱。工作面走向长230m,倾向宽150m,开采二1煤层,工作面上部煤层平均厚度4.5m,下部煤层平均厚度2m,煤层平均倾角17°。工作面底板标高-170~-217m,平均开采深度360m。 2.地形条件 ***工作面地面位于矿井中部,西距采一队宿舍楼28米,其他三面均为农田,地面标高169~189m。 3.地质条件 ***工作面位于矿区中部,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煤层平均倾角17°。工作面回采范围内无断层及陷落柱,对回采无影响。 四、观测设计布点方法 由矿井2级导线控制点为基站点,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厂生产的NTS-350型全站仪进行测绘,由生产区向矿井采一队职工宿舍楼方向进行布点。控制点及观测点均采用水泥钉直接钉在坚固的岩石地面及房屋上。 五、观测设计测点位置、间距、观测点及控制点数目 在***工作面塌陷区范围内,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在采一队、采二队职工宿舍楼上布置观测点。在塌陷区范围外,每50m~100m布置观测点、控制点,根据实际地形条件,观测点、控制点距离可适当调整(附图)。 ***工作面观测设计布置示意图 点号 X Y Z 备注 1 基站点 2 基站点 CX1 观测点 CX2 观测点 CX3 观测点 CX4 观测点 CX5 观测点 CX6 观测点 CX7 观测点 CX8 观测点 CX10 观测点 CX11 观测点 CX12 观测点 CX13 观测点 CX14 观测点 CX15 观测点 CX16 观测点 CX17 观测点 CX18 观测点 CX19 观测点 CX20 观测点 CX21 观测点 CX22 观测点 CX23 观测点 CX24 观测点 CX25 观测点 六、观测内容及与控制网的连测方法、精度要求 1.地表移动观测的主要内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