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及应对策略.docVIP

试析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及应对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及应对策略.doc

试析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及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人们对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关注,为电视新闻评论开辟新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 发展困境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电视新闻评论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近年来我国电视屏幕上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在西方,没有“电视新闻评论”这种提法,但西方类似的有《60分钟》(Sixty Minutes)、《前线》(Frontline)、《拉里·金绝对现场》(Larry King Live)等。一些老牌新闻节目以深刻的评论性见长,穿越悠久的历史时空,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长青藤。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评论 《应用电视新闻学》关于电视新闻评论的定义是:“电视新闻评论是就新闻事实而发表论点、意见的电视新闻节目,它与消息类、专题类新闻节目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任务是报道事实、传播新闻信息,而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传播电视台或评论员、新闻主持人的看法,以观点、见解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 二、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评论面临的困境 自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第一个电视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到1993年5月《东方时空》和1994年《焦点访谈》陆续开播,我国电视新闻评论从开始到成熟以其声画俱全、视听结合的独特形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视评论节目的视觉传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改革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电视新闻评论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发展困境。 时效性不强 “信息时代媒体的竞争在很大意义上不仅仅是新闻题材的竞争,更是新闻解读的竞争。”新闻评论对时间的要求,有时几乎与新闻报道一样强烈,赢得时间就意味着赢得了先声夺人的优势。如果忽视时间这一因素,则可能使评论成为“马后炮”,削弱以至完全丧失评论存在的价值。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一直停留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这种述评式的电视评论上,由于做此类节目需要自己去采访、去深入调查,弄清事情的原委并花费心思去编排,这样前期准备时间较长,做出来的节目就会在时效性上有所欠缺,往往是新闻事件已经发生很长一段时间,“新闻”已成了“旧闻”,相应的调查评论节目才在电视上出现,这样就会给人一种“炒冷饭”的感觉,一部分受众可能已经通过别的渠道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那么他们对这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节目也就再没有多大的兴趣了。 评论形式单一,“雷同”现象严重 1994年《焦点访谈》问世之初就以其有力地舆论监督抓住了广大观众的胃口,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此后,各省台纷纷效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几乎都只是直接拿来所用,却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改进,《焦点访谈》似乎成为电视新闻评论的唯一形式,各省台的评论性栏目多是《焦点访谈》的“克隆”产品,而批评报道也成了电视新闻评论的金字招牌。这样就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电视新闻评论就是批评报道,最终导致反映农村民意问题和国际性问题的选题偏少,从而使电视新闻评论逐渐偏离了轨道,在批评报道的路上越滑越远。2000年中国电视新闻奖评论节目的评选中已有专家指出“在题材的选择上,仍然滞留在几年前的视野里,不少作品题材雷同,以知识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闻问题触及很少。”这样就造成忠实观众的比例大大降低。 有人把电视受众中可期望的收视主体定为18-65岁的人,这部分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0%。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年龄的增长,有一部分人退出了可期待收视人群行列,对于新闻评论节目的忠实观众而言,这是一种绝对的损失;同样,也有一部分人进入了可期待收视人群,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80后”、“90后”,对于新闻评论节目来讲,这群人要想成为忠实观众,还有待转化,这是一种潜在的损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于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已司空见惯,对新闻评论节目产生审美疲劳,对节目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单纯的批评报道、事件曝光已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人们开始渴望在根本层面解决问题,渴望听到不同的声音。 3.功能定位出现偏差,产生“媒体审判”现象 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国家法律和新闻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坚决揭露了一批党政官员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事实,公开曝光了一些为群众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推动了司法监督、执法监督的实施,为净化社会环境、增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有相当多的一些案件如果没有新闻单位的参与和监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正是因为新闻评论节目在舆论监督中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引发了广大受众对它产生过高的期望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