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国学智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越时空的国学智慧

穿越时空的 国学智慧 主讲:蔡厚淳 一、国学,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1、今天,我们人类匆匆的脚步已经踏在21世纪的道路上了。800年前、1000年前,甚至更久远年代的先辈们的思想,还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吗? 仅举二例: (1)联合国的“黄金原则”: 1993年世界宗教领袖大会对人与人、国与国、宗教与宗教、文化与文化如何和平共处,提出了两条“黄金原则”。 第一条:把人当人,推己及人; 第二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被刻在了联合国大厦里。 这就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学”。“仁”的字意本就是“二人”,“把人当人”,即把他人和自己当做一样的人。 3、国学传统历久弥新(如牌位) 结论:科学与技术是与时俱进的;智慧和美德是穿越时空的。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二、国学范畴: 国学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介绍一种“四库全书”分类法。 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有学者建议加“小学”) “经”主要指“十三经”:是古籍经典的代表;《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诗经》、《周易》、《尚书》、《孝经》、《论语》、《孟子》、《尔雅》。 “史”主要指“二十四史”再加“新元史”、“清史”,合称“二十六史”。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三、国学智慧“窥斑见豹”: 【一】“忧患”的智慧: 前一千年,武王伐纣。子月出兵,丑月灭国。为什么对方垮得这么快?因为商纣王不是打垮的,而是“太不得人心”。以至于他派出去的军队纷纷“反水”。为什么“太不得人心”呢?因为商纣王实行的是酷刑、暴政。 仅举一例: “人牲”:古人祭祀的贡品叫做“牺牲”。牺牲一共有六种--马、牛、羊、猪、狗、鸡,叫“六牲”,去掉马叫“五牲”,也叫“太牢”,去掉牛叫“少牢”。商纣王他多一牲--“人牲”。敬神的时还要杀一个活人。 以前我们历史教科书上说奴隶主杀奴隶祭神,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商纣王时用来祭神的不仅仅是奴隶也包括平民,还包括贵族。他是小事杀奴隶,中事杀平民,大事杀贵族。 通过分析,周公深有感悟,一定要以商纣为鉴——把人当人。 有一次周公去参加一个祭祀仪式,西周王朝的贵族们穿着自己周人的衣服站在祖宗的牌位面前祭自己的祖宗。殷商王朝投降或被俘虏的那些贵族也穿着周人的衣服在那跟着祭祀。周公当时就想了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子孙也穿着人家的衣服去拜人家的祖宗啊! 所以,这个时候周公不但没有得意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说,反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于是周公就想到要解决一个大问题——西周王朝如何才能长治久安? 周公本着忧患意识,详细制定了治国的三大制度:宗法制;封建制;礼乐制。宗法制是社会制度,封建制是国家制度,礼乐制是文化制度,三个制度构成一个治国体系。 这套制度让周王朝存在了将近80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 “忧患”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一个宝贵遗产。忧患意识从周公开始,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心理特征。 从周公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都是忧患意识。这是很好的传统——忧患、理性、不得意忘形,不被胜利冲昏头脑。 【二】“中庸”智慧: “中庸”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智慧宝库的伟大贡献。 何谓“中庸”?历来释家众多,我取其一。 云:中者,正也;庸者,用也。【“正”是“适中”“适合”;“用”是具备“可操作性”。】 可见“中庸”是一种既“不走极端”,又“不唱高调”,而且还很具有“可操作性”的大智慧。 《中庸》这部书中,阐释的内容很多,择其精髓谈4点: 1、过犹不及; 2、慎独慎微; 3、知耻近乎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耻”即使在今天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品德。知道羞耻,才会去反思自己何以曾经会失败,才会检讨自己欠缺什么,才能够从比自己优秀的人以及自己仇敌的身上去汲取优点,才会清醒地懂得—— 赢取成功与胜利的唯一道路,就是使自己成为比对手更强的“人”!而非相反,将自己变成比对手更凶残、更卑劣的“野兽”! 所以,“知耻”是赶上别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只有知道羞耻,才能够勇于改正错误,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别人而免于羞耻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