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大学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要点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要点 第一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1、水文循环的定义:大气水、地表水、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分交换。 2 、水文循环的分类: 、按循环路径不同: 大循环(海-陆)与小循环(海-海、陆-陆) 、按时空尺度不同: 全球水文循环,流域水文循环、水-土-生系统水文循环 3 、水文循环的运动规律 海洋的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大陆输入水汽量与输出水汽量基本平衡 4、影响水文循环的气象因素 主要包括: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绝对湿度(m或e):某一时刻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g/m3 相对湿度(r):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r=(e/E)×100% 或 r=(m/M)×100% 降水量(x):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的降水所集成的水层厚度,(mm); 降水强度:每分钟内的降水量,暴雨>0.5mm/分; 径流:指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和水 空隙:岩、土中各种类型孔隙的总称。 孔隙:颗粒及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裂隙:岩石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隙。有溶孔、溶隙、溶洞等 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 1、连通性—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2、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均匀 孔隙大小均匀,裂隙大小悬殊,溶穴极悬殊 3 、孔隙比率—孔隙介质最大,裂隙最小 4 、空隙渗透性—孔隙介质,各向同性;裂隙与溶穴,各向异性。造成空隙介质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形成和空隙形成的环境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给水度:当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高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 持水度:重力释水后单位体积岩石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水体积。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如下: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带岩层空隙中的水-重力水。 地下水按综合特征分类 分类依据:●埋藏条件(赋存部位)● 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 分类类型:埋藏条件分三类,含水介质分三类,共九类。如下表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水 孔隙上层滞水 裂隙上层滞水 岩溶上层滞水 潜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岩溶潜水 承压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承压水 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作用: 确定潜水的流向(即高水位---低水位); 判断地表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绘制河流附近潜水等水位线图);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潜水位 ); 确定引水工程位置 (取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流汇集地方,截水沟布置在垂直流向方向) ; 推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变化(透水性越弱,等水位线越密;含水层厚度越大,等水位线越疏); 确定泉水出漏点和沼泽化的范围(出现在潜水位和地形等高线相等处) 确定水力坡度 2、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等水压线图:某一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构成的图。 等水压线图的作用 确定承压水的流向(即高水位(低水位) 确定水力坡度(水头差比水流距离) 定性判断含水层的厚度与渗透性的变化 确定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关系(与潜水等水位线绘在一张图上判断) 贮水系数: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水的体积。 给水度:潜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弱透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第四章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达西定律: 通过多次实验得出:出水端的流量Q与砂柱、测压管水头之间的关系为: Q ——渗透流量; ω——砂柱横断面积; h ——水头损失(m);L ——渗流途径; K——渗透系数 参看下图 由水力学中水动力学基本原理: 由上式可以得出Q = K I ω 渗透流速:V = K·I 这是达西定律的另一表达形式,渗透流速与水力梯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线性渗透定律,K为其线性比例系数,称渗透系数。 水力梯度:是沿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与相应的渗流长度之比, 即 I = - dh / dn (n为等水头面(线)的外法线方向,也是水头降低的方向)。 渗透系数;水力梯度Ⅰ=1时的渗透流速 (V=KⅠ)。 第五章 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将细小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水会在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便是固、液、气、三相界面上产生的毛细现象。 毛细负压:水在孔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