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文档.doc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文档.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消防规划说明书文档

附件一 规划说明书 第一部分 消防专项规划的编制背景与现状分析 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东江下游,北靠广州, 南依深圳,东邻惠州、博罗,西隔珠江与番禺相望,处于穗、莞、深、 港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 东莞市境内东南部和中部为丘陵,北部为东江流域平原,西部和西 北部濒临珠江口,是河涌交错的水网地带,形成了自东南向西北倾斜的 地势。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处于东莞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围合区 域,属丘陵水系发育地区,位于莞深高速公路中段,距离广州83km、 深圳35km。 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靠近南海沿岸,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冬夏季风交潜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日温差小。年均气温为22℃,一般年份最高温度36℃,最低温度3-4℃。正常年份,年降雨量为1800-2000毫升。年日照时间为200天以上,雨季40-60天,无霜期在350天左右。规划区气候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花卉及多种蔬菜的生长,不少产品在港澳占有重要地位。 生态环境 规划区大量的森林覆盖和自然水体,加上地处低纬,日照时间长,大气对流旺盛,空气交换量大。其中常风风速比广州大0.8倍,比深圳大0.5倍,自净能力强。适宜开发高科技研发、产业、旅游、度假。 淡水资源 规划区依托松木山水库供水,水资源极为丰富。水库总库容652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54.2 Km2,建有10万m3/d的大型自来水厂。随着东江引水工程的建设,区域性供水系统形成,中西部供水能力完全能保障本地区的开发需求,规划将松木山水库定性为景观水系。 对外交通 规划区有多种交通体系交汇。高速公路包括莞深高速和常虎高速;快速道路包括厚大快速和莞蛇快速;一级公路包括莞长公路和莞樟公路;国道有107国道;一般公路包括石龙大道和杨朗公路。 生态资源 气候舒适宜人,青山、碧水、树林形成了独特的生态资源。生态资源包括植物密集区、自然生态区、一般植被区、人工生态区和水生态区,各类生态资源类型如表。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生态资源评价表 资源类型 面积(km2) 比例(%) 植被密集区 12.03 20.24 自然生态区 5.70 9.59 一般植被区 26.49 44.57 人工生态区 7.36 12.38 水生态区 7.85 13.22 总计 59.43 100 土地利用 现状土地利用包括工业用地、镇村居住用地、养殖用地、已平整用地、水库、鱼塘、园地(林地),总用地为59.43km2,已建设用地为1.62km2,见表。 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现状用地汇总表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km2) 占总用地比例(%) 工业用地 0.98 1.65 镇村居住用地 0.64 1.08 养殖用地 1.62 2.73 已平整土地 3.53 5.94 水库 6.21 10.45 鱼塘 3.89 6.55 园地(林地) 42.56 71.60 总用地 59.43 100 旅游资源 规划区虽无著名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但这里气候舒适宜人,青山、碧水、树林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环境,十分适合以休假、疗养为特色的旅游业之发展,尤其临近穗、莞、深、港国际旅游业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莞深、常虎高速公路、虎门大桥的建设,游客来源远达珠三角粤东、粤西,远景发展十分可观。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还可能吸引北方旅游淡季的内地南下游客。现代科技产业旅游区同传统省级旅游胜地虎门、威远岛、仙鹅湖和岭南特色的可园、茶山南社结合,构成旅游的整体优势。 基础设施 港口 东莞凭借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地理位置,近年来大力进行港口建设,发展航运事业,初步建立起了内河航运和沿海航运相结合的航运体系。近年来重点建设了莞城港、石龙港、太平港口岸,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为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可依托的虎门港口距离为25Km。1984年太平港设立海关,为国家一类口岸,开通直达香港的定期客货航运。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东莞沙田货运港与太平客运港合并,定名为虎门港,并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开展客货运业务,为东莞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又开通了一条新的航线。建设中的虎门港,已建成2000吨级至35000吨级泊位11个,设计能力600万吨。1999年,内河通航里程598Km,港口货物吞吐量338万吨。 电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高标准建设电力生产供应设施,形成了以大电网为基础,分布在各镇区的电厂、变电站为骨架,通达各乡的较为完善的供电系统网络。东莞2000年完成供电量178.03亿Kwh,网供电量居全省之首。随着经济形势的持续好转,一批新的供电设施正在建设。 电信 东莞已拥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数字数据网、分组交换网、移动通信网和SDH传输网等,在全省、全国均居领先水平。近年来,邮电部门向社会推出了国际互联网、视聆通、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