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代宗教说-浙江大学本科生院.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美代宗教说-浙江大学本科生院.ppt

借鉴与反思 反对以道德代宗教 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 “任何道德都被融入了宗教性,甚至对于世俗心灵来说,义务和道德律令也都具有了威严神圣的特性。” 杨泽波: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梁漱溟还把理性完全解释为一种道德情感,没有能够真正回答理性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一环极为重要,这个问题不解决,道德如何能够代替宗教的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吴晓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原理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社会意识形态,它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两者属于不同的质。” /news/opinion/201201/279eb53e-1971-405c-bea8-7e61071a8a49.shtml 思维拓展:李厚泽“审美代宗教”说 李泽厚:著名哲学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 “所谓‘悦志’,是对某种合目的性的道德理念的追求和满足,是对人的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所谓‘悦神’则是投向本体存在的某种融合,是超道德而与无限相同一的精神感受。所谓‘超道德’并非否定道德,而是种不受规律包括不受道德规则、更不受自然规律的强制、束缚,却又符合规律(包括道德规则与自然规律)的自由感受。悦志悦神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 “中国的这个最高境界不是宗教的,而是审美的,因为它始终不厌鄙、不抛弃感性,不否定、不抛弃内在的和外在的自然。它是在感性自身(包括对象的整体自然和主体的生命自然)中求得永恒,这种审美感受当然就不是耳目心意的愉悦的审美感了。” 感谢聆听 第六小组 张文俊 王玮玮 王汉青 赵博涵 吴静超 以道德代宗教以美育代宗教 之反思 第六小组 张文俊 王玮玮 王汉青 赵博涵 吴静超 背景介绍 蔡元培(1868—1940) 梁漱溟(1893—1988) ·深受康德哲学思想和卢梭、裴斯泰洛奇教育的影响 ·“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求人生问题之解决与社会问题之解决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理论 * /his/200903/22199bb3-1b11-4620-92ee-de9ee8d1b31f.shtml 父亲殉道自尽 梁漱溟投身儒学 新儒学三圣:马一浮 熊十力 梁漱溟(1:37开始) /his/200903/f85ce48f-2851-4f2e-ad86-6385fcd7252e.shtml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时代更迭 西学东渐 信仰无着 思想流派 鬼神救国 宗教救国 孔教救国 信仰重建 人物思想 梁氏词汇解读 道德 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 ——《人生的艺术》 理性 生活得对、合理 宗教 无法用人类的理性知识去证明,也无法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立论; 其立论基础是以人类的感性认知作为基础的 * 逻辑过程 第一步: 几乎所有文化的核心和起源都是宗教; 第二步: 宗教在文化中的所应当发挥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中实际 上被周孔礼教所代替了; 第三步: 因而,以周孔教化为标志的中国传统道德系统可以行 宗教之实帮助国民重建信仰,而不必要转求乎宗教 人物思想 以道德代宗教 为什么道德可以代替宗教? 从宗教出发 宗教的非理性 宗教抑制人性 对孔教国教论的驳斥 从道德出发 儒学的核心 理性至上主义 阐述一种事实,而非一种新的举措 * 目标指向 正本清源,重建国民信仰 启发国民理性 实现儒家传统道德原理与现代化的调和 * 直接思想基础 孟子性善论 陆王心学 西方心理学、马克思主义 该书于1942延安谈话后写就 人物思想 以道德代宗教 实践:乡村建设运动 背景及动因 普遍认识:救济农村 精神意义:创造新文化 评价 人物思想 以美育代宗教 “人人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美育与人生》 基本内容: * 人物思想 /history/lishijiemi/201112/7d672854-1096-41af-8597-0d98ba57bb3a.shtml 思想基础: 康德学说,席勒美育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目的意义: 教育目的:坚持教育独立,构建健全人格 社会意义:重塑国人信仰,实现思想启蒙 人物思想 以美育代宗教 实践 北大文科开设《美学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