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史综述[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源远流长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八章) 水是生命之源。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水经注,原序)。 水利史综述 先秦时期(前21世纪~256年)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公元589年) 隋唐至宋、辽、金(公元589年~1280年) 元明清至近代(1280年~1949) 1. 先秦时期(前21世纪~256年)的中国水利 主要特点 生产力比较低下, 生动而美丽的传说 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水利工程 水利的起始阶段 水利已在灌溉、防洪和水运等方面发挥作用 1.1 水利的起源 逐水草而居——用水(生活与生产) 择丘陵而处之——避水害 刳(ku )木而舟——航运 史学家认为:江河湖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原始社会人类分布与水源的共生相 1.2 水利一词的意义 水利——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意指捕鱼之利 《史记.河渠书》上溯远古,下迄当时,记述防洪、灌溉、航运等事业: 自是之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 1933年: 中国水利工程学会决议提出,水利范围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口等八种工程在内。 但未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现代汉语辞典:利用水力资源和防止水的灾害 1.3上古传说 共工氏: 壅防百川, 堕高湮(yan 1) 庳(bi 4)(本氏农田不受淹) 鲧: 9年 禹: 13年, 变堵塞为疏导, 夏君,禹导河,凿龙门, 战国《夏书》说明,夏已有灌溉技术 战国《禹贡》: 化全国为九州,祥于黄河,略于江淮,禹迹茫茫,化为九州 1.4 上古即表现出其基础地位 早期的井田制: 以沟洫(xu 4,水沟)渠道和交通田埂将一片地分为9个区 战国:西门豹引漳水灌溉,淤灌“斥卤”之地 楚国在安徽寿县修了著名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灌区, 寿县一度成为都城(原:淮阳) 各国 壅防百川,各以自利 (挑水,水攻) 沟通江淮的邗(han 2)沟(前486), 4年后沟通泗水济水的菏水. 说明了水利的基础地位,已在灌溉防洪和水运等方面发挥作用 水利的地位 农业是基础 水利是命脉 2.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公元589年) 主要特点 秦汉统一,“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为水利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利史上第一个大发展时期 西汉前期水利建设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争频繁,人口缓慢南移,水利在长江下游、江淮、四川等地得到较大发展 2.1 水利对秦汉经济区的作用 秦汉基本经济区:泾、渭、汾河的河谷盆地与黄河下游地区,这一带,因铁器的使用, 耕地面积扩大到5亿亩, 水利同步发展. 汉武帝大兴水利: 扩大了郑国渠(前246年,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原有灌溉面积,引渭水开漕渠,漕运灌溉两用;引北洛河(龙首渠); 引泾河(白渠)。 关中土地占全国1/3,60%财富 2.2 其它地区的水利 关外其它灌区的建设(如汾水流域) 抗击匈努,屯垦戍边,派兵移民使得青海湟水流域、宁夏河套地区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水利得到了发展 2.3 西汉后,河道不畅 黄河历史上计6次大改道(清胡渭)(周定王五年,宿胥口(浚县);始建国三年,魏郡(濮阳);庆历八年,商胡(濮阳);金章宗明昌5年(南宋),阳武;明弘治五~八年,河决封丘金龙口、张秋,弘治八年,刘大夏治河,为防北侵运河,南疏北堵,筑太行堤,黄河入淮;咸丰五年,铜瓦厢) 黄河连贯性大堤建于战国初年 西汉前半期,河比较安定,武帝之后,决溢频繁(围垦滩地,乱修堤防,致使排洪不畅,黄河多沙,是主要原因) 2.3 两汉治黄论说 改道说,始自西汉(从未实现) 水力冲沙说 分洪说 滞洪说(在黄河下游),未能实施 2.4 南方水利开始 为统一全国,秦移民万户至蜀,“得蜀则得楚” 前256年(战国后期),蜀郡守李冰在灌县修了都江堰(附注)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三国至南北朝,江淮等地水利有了发展,出现了能与北方抗衡的经济区 3 .隋唐至宋辽金 (公元589~1280年) 主要特点 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和平时期 水利上第二个大发展时期,规模超过秦汉 唐代后期,长江流域基本取得了经济区的作用 安史之乱至南宋中叶,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生产发展快,经济繁荣 3.1 大运河的修通 大运河始建于春秋,至南北朝,初步形成沟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之轮廓 隋文帝为统一江南,公元587年,开山阳渎(淮安到扬州),实际上是整修邗沟旧道,以通漕运 隋炀帝605年续修四渠:济渠、永济渠、江南运河(沟通长江、钱塘)扩建山阳渎, 3.1开元以后的分段运输法 江船不如汴,汴船不如河,河船不入渭(船过三门峡砥柱山太困难) (抗日之分段运输法,宜昌至重庆) 五代的梁、晋、汉、周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