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钛表面改性
目 录 钛及钛合金的表、界面问题 Ti-6Al-4V虽然力学性能优于纯钛,但其中的Al和V却具有潜在毒性,因此将来的应用将受到限制。目前对于Ti-6Al-4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l和V的替代、防渗出,以及耐蚀性等因素上,这些因素都会对材料——机体界面产生很大影响。 WWW.PPTCHINA.COM 钛及其衍生生物材料的表面与界面问题 总结与思考 钛基材料的简介 钛基生物材料的表、界面问题 钛基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 钛基材料的发展 钛是上世纪中叶才开始逐步被人们认知、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的结构金属 。1954年,美国研发出了全世界第一种实用的钛合金材料Ti-6Al-4V,它的耐腐蚀性、塑性、韧性、强度、耐热性、生物相容性等均较好,直到目前,Ti-6Al-4V在所有钛合金的使用上,仍占绝大多数的比重。 目前,钛及其合金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体育器械、化工和能源、建筑、电子通讯以及医疗器械等行业中,本报告将就其在医疗器械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与讨论。 医疗 钛基材料 航天 船舶 钛基材料的发展 钛、钛合金的结构与性质 钛是同素异构体,熔点为1668℃,在低于882℃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称为α钛;在882℃以上时,呈现为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β钛。利用钛的上述两种结构的不同特点,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其相变温度及相分含量逐渐改变而得到不同组织的钛合金(titanium alloys)。室温下,钛合金有三种基体组织,钛合金也就分为以下三类: α合金、(α+β)合金、β合金。 钛及钛合金的表、界面问题 纯钛和Ti-6Al-4V是较先使用的医用钛合金,对其与人体接触界面的研究比较深入。 纯钛的化学性质是很活泼的,在其表面很容易与空气或其他介质接触,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够很好地保护基底材料,使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但它的耐磨性差,因此必须进行表面强化处理或表面涂覆。 钛、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 表面形貌与结构改性 Ti及其合金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当通过对其表面形态与结构进行改变后,就会获得更好的材料——机体界面,从而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比如说,表面结构的纳米化。 有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对生物医用纯钛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用直径为8mm的钢球进行喷丸),可以使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与聚集明显增加。 在进行纳米化处理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骨——植入物的接触面积,,也为成骨细胞的早期黏附提供了更多面积。其次,纳米结构所具有的小尺寸及表面或界面效应,使种植体的比表面积增加,表面活性增大, 引导组织细胞的能力增强,促进成骨细胞与材料的粘附。所以,纳米表面的化学特性,例如表面功能基团、电荷分布、形态结构包括颗粒大小、形态、分布等,对植入体和硬组织的结合以及植入体长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如此看来,这还是一个界面问题。 处理前成骨细胞黏附量 处理后成骨细胞黏附量 钛、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 表面形貌与结构改性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 用一定能量级的离子束入射钛基材料中去,离子束与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将发生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相互作用,入射离子逐渐损失能量,最后停留在材料中,并引起材料表面成分、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优化钛基材料表面性能。 钛、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 注入:N、C 生物活性基团 改善:表面耐腐蚀性 耐磨性 有毒原子渗出 生物相容性 钛合金样品在注入N离子前后磨痕宽度 钛、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 溅射表面改性 溅射过程即为入射离子通过一系列碰撞进行能量和动量交换的过程。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向基片的过程中与Ar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出大量的Ar离子和电子,电子飞向基片,在此过程中不断和Ar原子碰撞,产生更多的Ar离子和电子。Ar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轰击靶材,溅射出大量的靶材原子,呈中性的靶原子(或分子)沉积在基片上成膜。 钛、钛合金的表面改性 —— 氧化钛薄膜的表面电子结构及表面吸附的纤维蛋白原与氧化钛薄膜的电荷传递行为,是影响纤维蛋白原的构象状态、进而影响血小板激活行为的主要因素,特定性质的氧化钛薄膜通过纤维蛋白原的电荷向氧化钛薄膜转移,可以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结合位点的暴露,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与黏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贵州遵义市直事业单位选调8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实验室家具通用技术条件.docx VIP
-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等级-黄芪-炙黄芪-公示稿.pdf
- 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维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pdf VIP
- 2025贵州遵义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调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山东省职教高考(车辆维修专业)综合知识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docx VIP
- 2025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护人员招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迈瑞麻醉机使用指南.pptx
- 职业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急诊留观患者护理常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