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寨山怀古超级精品(土豆)概要.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寨山怀古超级精品(土豆)概要

主讲:赵老师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集体朗读一遍,注意气息,情感的把握~ 提示: (1)王濬?jùn?????????(2)黯然?àn?暗淡无光??(3)降幡?Xiáng?fān投降的旗帜?????(4)芦荻?Lú?dí? 刘禹锡是个什么人物?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被贬为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大意:晋武帝伐吴,大将王浚率领船舰自益州东下。金陵城中的帝王气象,顿时黯然消失。 赏析:1.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发生在西塞山一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 2.“下益州”是指自益州而下,一个“下”字置于“益州”之前,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同时也为下文写吴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3“黯然收”中一个“收”字,既表明吴国军队闻风丧胆的情态,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尽管吴人以千寻铁锁来阻挡船舰,最终仍被烧毁,永沉江底。吴王孙浩带领百官,竖起降旗,自石头城走了出来。 思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1.形象: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 2.色彩: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 光, 一边是投降的白旗; 3.气氛: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 限凄惨。 4.手法:对比的手法。 颔联写吴国垂死挣扎的徒劳和被迫出降的丑态。“千寻铁锁”形容吴军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几乎封锁了整个江面。然而王濬的西晋水军很快就攻破了吴军的防守。一个“沉”字,看似平常,实则奇警,它形象的说明吴国政权也随铁链的沉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的消失了。“一片降幡出石头”写吴国国君投降时候的丑态。“一片”极言其渺小,“降幡”含有讽刺嘲弄的意味。 探究一下,从前四句整体而来看,有没有作者写作的独到之处?有什么你觉得独具匠心之处呢?分享一下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当然,脱去文学赏析的套路,我们更应该体会到的是作者的想抒发的: 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的《金陵怀古》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世事变化不定,而许多往事回忆起来,徒然令人心伤罢了。西塞山矗立不变,依旧横靠着寒冷的江水。 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 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颔联赏析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朝三百余年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后果。“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并不识相,他们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王图霸,因此难免要一一受到西塞山的嘲讽。“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而今,四海一家,天下归于一统。只有那废弃的堡垒,始终留存在秋天的芦苇丛中。 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 ,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