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古战场修建性详细规划(改土方)参考
第一章 现状条件分析
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赤壁市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扼潇湘咽喉,控江夏通衢,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赤壁市隔蟠河与湖南省临湘市接壤,东与咸安区相邻,南与崇阳县交界,东北与嘉鱼县连接,西北隔长江与洪湖市相望。地理位置为北纬29°28’—29°55’,东经113°32’ —114°13’。天然地成为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
赤壁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湘、鄂、赣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接合部和武汉、黄石、岳阳等大中城市的经济技术辐射圈上,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宁樟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拥有长江赤壁深水码头,赤壁市又是国际旅游轮的停靠点。即将动工的武广高速铁路、宁(波)(西藏)樟(木)高速公路、仙(桃)洪(湖)赤(壁)高速公路及赤壁长江大桥的兴建,将使赤壁处于我国东西、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交汇处。在赤壁境内京珠高速公路有三个出口。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14.2公里,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7公里。全市16个镇办场区全部通了公路,所有乡镇实现了黑色化,村村全部通了公路。市区北距武汉天河机场140公里,南距长沙机场280公里。
三国赤壁古战场文化园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39公里处,属长江南岸的赤壁镇。西北临长江,与洪湖乌林隔江相望。三国赤壁古战场文化园东至货运码头公路;南至赤壁镇新城区(黄洲街以南);西至长江主航道中心线;北至长江主航道中心线。区域总面积153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18公顷,水域面积35公顷。
1.2 自然条件
赤壁市为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接壤的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南负幕阜山,北临长江。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湖泊依次排列,构成“六山二水二分田”的格局。南部连绵逶迤的是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群,大小山峰百余座,最高为观音尖,海拔852米,中部京广铁路两侧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丘陵,北部是滨江滨湖地区。境内有23条大小河流,全长327.2公里,构成陆水湖、黄盖湖、西梁湖三大水系,注于长江。还有黄盖湖、西凉湖等数十处大小湖泊,形成环山错湖的地域特色。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内,年平均气温16.9°C,年平均无霜期247—261天,降雨量1251-1608毫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
三国赤壁古战场文化园属于丘陵地貌,文化园分为古赤壁遗址区、三国文化娱乐区与赤壁大战分景式实景演出区三大部分。文化园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三山组成;北端为赤壁山,海拔高度60米,中段为南屏山,海拔高度44.50米,南端为金鸾山,海拔高度55米; 三国文化娱乐区与赤壁大战分景式实景演出区属于冲积平原与零散丘陵。
1.3 赤壁市社会经济条件
2006年,全市经济速度加快、效益趋好、呈现后劲增强的态势。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0.7亿元,同比增长13.6%;财政收入4.59亿元,增长2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1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3亿元,增长16.9%。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总产达到4.43亿斤,同比增长2.3%。林纸、粮油、茶果麻和畜牧水产等四大产业基地面积达到76.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4元,增加392元。
工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17家,总产值58.3亿元、增加值20亿元,同比均增长27.8%。规模工业实现利润3.5亿元、上缴税收2.4亿元,分别增长21.7%和33.4%。规模工业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2.5%。工业用电4.69亿千瓦时,增长18.8%。工业综合效益指数183.1%,上升11.3个百分点。园区建设进入快速期。蒲纺改革脱困和招商盘活。乡镇工业园区已成雏形。
第三产业繁荣兴旺。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97.2万人次,门票收入1066万元,旅游总收入2.86亿元,分别增长9.1%、12.5%和11%。商品流通秩序井然。查处了各种非法经营行为案件320余件,销毁各类假冒伪劣物品142.5吨。
2007年,赤壁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区面积已达20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0.1%。交通建设提速创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起步。
社会事业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了信访、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人口、环境、资源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第二章 规划目标与总体构思
2.1 规划依据
1、《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标准,2003年5月;
2、《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