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pleBaseStation自己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ultipleBaseStation自己总结

LTE下行的MIMO分为 空间复用(SM)和传输分集(TD)两种。本篇来简单说明一下在仿真中如何去实现这两种技术。抛砖引玉哈。 1)TD技术相对简单,因为链路是开环的,不需要反馈。该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增加空间的分集来提高数据链路的抗干扰能力。主要参数:N_layers = N_tx_antennas, 这里层数等于发送天线个数。 ???? i. 发送端首先将数据分层,然后根据发送天线个数进行空时编码,最后在不同天线同时发送数据。其中注意导频插入位置的改变。 ???? ii. 接收端首先分离导频和数据,然后根据导频去估计信道,最后由信道估计的结果对接收数据进行空时解码,恢复发送数据。 2)SM技术相对复杂,一是因为链路一般是闭环的,需要反馈预编码矩阵的码本。(关于预编码我就不在这里普及了,google一下有好多文章,简单来讲wimax采用了基于量化的Precoding,LTE采用了基于码本的Precoding)。二是因为SM接收技术相对TD更复杂。该技术目的是在不同的空间分集中传输不同的数据,从而增加数据传输率。主要参数:预编码矩阵的相关参数,N_layers可以不等于N_tx_antennas,但不大于N_tx_antennas。 ???? i. 发送端根据codeword参数生成数据,然后根据N_layers将数据分层。 ???? ii. 根据层数和默认的预编码矩阵参数(码本)生成预编码矩阵 U, D, W ???? iii. 产生发送数据,并发送。接收端估计信道,并根据默认码本接收数据(理论接收机为ML接收) ???? iv. 根据上一步估计的信道,遵循某一准则(准则是根据某个参数最优来设计算法的)计算最优预编码矩阵码本,并将码本反馈给发送端 ???? v. 返回 i, 并在ii和iii中用上一次计算的码本代替默认码本。 硕士论文的话,SM的复杂程度应该足够研究了。LTE下行采用OFDM+MIMO技术,分FDD和TDD两种双工模式。时域以10ms为一帧,1ms为一个子帧,0.5ms为一个slot,一个slot中有7(Normal模式)或6(Extend模式)个OFDM符号。频域以Resource Block为分配资源单位,分别占用1.5MHz到20MHz带宽不等。一个Resource Block在时域占一个slot,频域占12个子载波。 这里只是一个简单仿真,目的是让大家熟悉LTE的协议和收发机结构,下面仅考虑FDD,Normal模式。仿真以子帧为单位。后续可进行扩展。 仿真主体结构如下: % 1.?系统参数设置,如数据信道参考配置(36.101),RB数目(N_RB),分层数(N_Layers), %???? MIMO类型(TxDiv or SM),Codeword个数,N_ID,信道类型(EPA等),接收天线个数。 %???? 信噪比,多普勒频移。 其中数据信道参考配置如R4.FDD配置,决定了调制类型,每帧的传输比特和承载符号数,发送天线个数等。 % 2. 逻辑信道向物理信道映射,产生各个物理信道数据。如PBCH, PCFICH, PDCCH, PDSCH %???? 同时产生各个物理信号,如主,辅同步信号,Reference Signal。 上述操作主要参考36.212 % 3. 将上面产生的数据进行加扰,QAM Map,Layer Mapping, Precoding等处理,映射到一个子帧上。 上述操作主要参考36.211 % 4. 对该子帧进行IFFT,加前缀后传输。 % 5. 产生信道模型,将上述数据通过该信道。 信道模型参数主要参考36.101 % 6. 接收端对每个天线接收的数据分别进行同步 % 7. 去CP,进行FFT,抽取Reference Sig和数据信号。 % 8. 对Reference Sig进行信道估计 % 9. 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对数据符号进行MIMO的接收处理 % 10. 进行步骤3和步骤2的反操作,得到数据比特。 % 11. 统计BER等性能。 通信系统仿真的书很多,例子也很多,我想拿几个实际系统来进行交流,希望看的朋友能从中理解代码的物理意义。(不知道这方面需求怎么样,如果没多少人响应,也不会在此继续下去;如果响应的朋友很多,会不断更新,并争取多交流几个实际的系统,如802.11a, 802.11n, wimax,?wcdma, td-scdma, lte等) 一般通信系统主要可以分成5个部分。 1。系统参数设置 2。发送端代码 tx_bits - tx_sig 3。信道代码 tx_sig - rx_sig 4。接收端代码 rx_sig - rx_bits 5。统计系统性能 其中主要组成部分很明显是中间三部分,即发送,信道,接收。 后面的博客文章中,以wlan-802.11a为例,希望能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