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ppt

城 市 经 济 学 冯云廷教授 主讲 第十三章 城市区域经济 第一节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边界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城市引力模型与城市经济区范围的确定 第二节 城市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区域的形成机制 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一、 城市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注意城市群、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区、都市连绵区同都市圈等概念的界定区分。 城市区域的类型 单一型城市区域 复合型城市区域 城市区域的结构特征 经济中心 经济联系 产业结构 腹地范围 二、城市引力模型与城市经济区 范围的确定 (一)城市引力模型 1.城市经济力——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和作用强度。表现为城市吸引力 、城市辐射力和城市中介力三种形式。 2.界定经济区域 我们尝试使用城市影响力的数学模型来定量界定城市经济区域。 城市影响力模型 ——饶会林(1999) 式中:Rik是城市i在k点的影响力;Pi是城市i的社会经济综合能量,可用GDP来代表;dik是城市i与k点之间的标准距离,不是实际距离。 城市影响力模型 ——饶会林(1999) 式中:V为标准速度,V1为交通工具的实际运行速度,d1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d为标准距离。 城市影响力模型 ——饶会林(1999) 为了划定城市经济区域的范围,需要确定城市影响力的标准阈值——城市影响范围边缘影响力最低值Rk。城市i的标准经济区域范围的半径dik可由式1导出 ,根据dik值即可圈定城市区域范围。 (二)城市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二)城市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运用2001年京津冀经济区各城市的GDP数据,运用式3计算出各城市标准城市区域范围(计算中所用Rk为1000万,这是由长三角的情况推断出来的),从左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区域之间互相重叠、交叉在一起,这是各城市之间相互交叉辐射或吸收的结果。 (二)城市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关于京津冀经济区的几点认识: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各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 京津冀的基础设施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以加强各城市间的联系 。 京津冀分享同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三方都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建设这个生态系统。 第二节 城市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区域的形成机制 产业集聚效应的驱动 产业扩散效应的驱动 区域网络化组织发展的驱动 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 政府宏观调控行为的驱动 城市功能集聚与扩散的驱动 第二节 城市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一)城市竞争与合作 (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与建设 (一)城市竞争与合作 城市的发展,既有互相竞争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的一面,这种既竞争又合作,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之间不断交流与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劳动地域分工和优势互补需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充满活力的21世纪中,城市间的合作,不仅是一定地域或国家内部城市之间的合作,还应广泛开展国际间城市的合作。 (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1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也是我国城市区域化发展的新要求.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区域内部城市间“协同共赢”理念的不断加强、协调组织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城市区域内统一市场的建立.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基础设施衔接配套,要素资源共享,产业分工合作,最终将形成所在区域在更大范围竞争中的整体实力. 区域内城市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必然会对它们之间的郊区、农村溢出物质和能量,从而为这些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 (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2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障碍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财政税收制度的制约。 城市发展动力的同质性 。 城市管理者非理性的政绩意识。 (二)城市区域的协调发展 3 促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要改革GDP体制和财税体制。 要建立城市区域共同市场。 要建构城市间的利益协调机构 。 我国有着较为完善的垂直管理体系,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建立多层次的经济区域公共管理战略联盟,诸如区域开发联盟(区域联合开发和约、授权或共同开发协定)、城际公共物品生产与运营联盟、多重事业联盟以及协会形式的多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多部门的合作联盟,这些跨城市的合作组织或联盟的建立,将为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衔接布局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整体性规划并进行区域内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的协调。 (三)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与建设 城市区域应是经济利益聚合体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其活力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市场运作机制来进行区域整合。 Citistates 模式 Citistates一词由美国学者佩尔斯和约翰逊在1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