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络交通.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网络交通.doc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经济发展突出矛盾的重要举措。湖北同全国一样,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增收缓慢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而究其深层原因,都与长期固化的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城镇化水平低这一突出矛盾有关。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严重滞后,第三产业特有的服务性和规模性,要求城镇为其发展提供条件和依托。省内一些地区之所以欠发达,也多是因为城镇功能不强,形不成生产要素集聚效应,难以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人多地少”、“城镇短缺”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或“两栖”于城乡,劳动生产率无法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而城镇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农民购买力偏低,势必造成内需不足。因此,只有大力推进城镇化,才能为缓解上述矛盾开辟新的出路。 城市经济是指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业经济部门聚集而成的地区经济。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区域经济。城镇化是带动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现代以来,一个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首先从该国沿海地区开始,然后沿着内河向内地延伸,同时生产要素和人口在空间上合理聚集,成了一个普遍规律。我国经济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率先开放发展,在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的同时,形成了人口经济集聚程度较高的城市群,有力地带动了东部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但也要看到,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2008年,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平均达到56%,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3%、38%。通过推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快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资源量会相应增加,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化率,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人口,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可以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村面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但在重视“点”(中心城镇或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在国家或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 1.42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辩证统一法 本文主要阐述城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寻求二者辩证统一的出路所在。 (2)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文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比较全面的了解情况下进行了规范性分析,提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分析。 (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本文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1+8城市的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 第二章 运用的各种计量模型理论 2.1城镇化水平测度 将一般的城镇化进程与我国较为特殊的城镇化进程相比较,会发现我国较为特殊的城镇化进程比发达国家进程复杂得多,因此城镇化率不能简单的由城镇化率=计算得来,而需要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第一、二和三产业状况以及地理人口环境等其它因素综合考虑,参照梁普明、严琴芳等的研究成果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修正建立了以下综合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综合城镇化水平X 城镇化适宜指数 城镇人均住房 人口密度 城镇化初始动力指数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 城镇化后续动力指数 人均GDP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化质量指数 居民消费指数 全社会电力消费量 单位GDP能耗 城镇化率 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 + 其中,、、、、、、、、、、、、、为各指标的权数。其它字母代表的内容如图所示。此外,这里的城镇化率是指狭义的城镇化率,即城镇化率= 。 2.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