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漫谈小人物大作用.docVIP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漫谈小人物大作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漫谈小人物大作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漫谈小人物的大作用 近来读书,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领导身边的人不可小视。从古到今,小人物既能帮助领导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业,也能狐假虎威。败坏领导形象,甚至丧心病狂,置领导于死地,下面笔者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为证。 上篇:那些成就大事的小人物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那些帮助领就大事业的小人物。 刘邦VS韩信:小人物运筹帷幄,领导者坐拥江山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人蜀时,韩信弃楚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后因犯法被处斩刑,刀下口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后萧何发现了韩信这个奇才,但仍未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萧何说:“诸将易得,但韩信那样的国士,却是独一无二的。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了!”于是劝刘邦选择古日良辰,斋戒没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个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历史所谓的“成也萧何”。 韩信由一个起初不为领导(刘邦)看好甚至歧视的小人物,幸遇刘邦高级谋僚萧何的举荐才得以重用。后来,韩信运筹帷崛,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 只不过,封建时代小人物的命运往往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况且“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向来是封建君主给予开国功臣的“重赏”,比如刘邦以谋反之名清洗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等。 刚当上皇帝,刘邦便害怕韩信拥兵自重。如何整治韩信呢?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便削了韩信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地叛军。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其舍人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给韩信,声称陈地叛军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并劝说韩信:“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临刑前,韩信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欺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随后,吕后诛杀了韩信三族。这就是历史所谓的“败也萧何”。 点评: 如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早已成为成语,似乎有埋怨萧何的意思,但是,韩信的命运岂止是系于萧何一人?试想:倘若刘邦不爱才、不识才,只有萧何的举荐,恐怕韩信也不可能由一个小人物成为一个大将军。如果不是刘邦疑心韩信拥兵自重进而谋反,决定诛杀韩信,萧何又有什么理由帮助刘邦谋害韩信呢?而且,不管“成也萧何”也好,“败也萧何”也罢,毕竟韩信在萧何的举荐下,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开国大将军,帮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这表明领导身边的小人物不容轻视,说不定能够帮助领导成就一番大事业呢。 晋文公VS介子推:小人物”割肉奉君”,领导者”悲乎足下” 历史上“割肉奉君”,说的是王储落魄流亡,小人物割股奉食;“悲乎足下”说的是王储登基,遗忘救命恩人之后的感恩与悔恨。 这个故事出于《左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晋献公非常宠爱他的妃子骊姬,想把君位让给她生养的小儿子奚齐,就把原来立的太子申生杀害了。申生之弟重耳为了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就离开晋国流亡到国外避难去了。 重耳在国外避难期间,屡遭磨难,艰苦备尝。有一次,他在山里迷失方向,几天几夜没有吃饭,饿的头昏眼花,几近死亡。随从介子推认为他是继承国君的人,自己应当尽心尽力辅佐,于是背着重耳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做成肉羹送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万分感动地说:“我日后将用什么来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说:“你我流亡在外,饱经风霜之苦。但愿你今后多思治国良策,做一个清明的国君。”重耳听后十分感慨,表示一旦做国君后,一定要做个明君。 重耳流亡19年后,得到了秦穆公的帮助,打败其弟奚齐,当上了国君,立为晋文公。接着,他对陪同他一起流亡过的人都论功封赏,唯独把赤胆忠心、割股献君的介子推给忘记了。介子推也不愿争功,就与母亲—起归隐绵山。他的从人深感不平,就写了一首《龙蛇歌》悬挂于宫门,歌词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返其渊,安其壤土。凹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参见{说苑·卷六》)晋文公听闻此歌后,十分惭愧,深感不安,亲自到绵山求访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