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方案理念.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方案理念

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 费安玲 中国政法大学 教授   认识权利的性质、理解权利的价值、掌握权利的功能,均需要从体系上去把握,因为“体系的功能,在于运用和平的和可以理解的方式把孕育和养育它的那个社会所确认的正义,实现在人们的共同生活之中。”①无论是一般的私权还是著作权,如果能够从体系上认识、分析和归纳,就可以清晰地理解权利的内容、功能及其价值判断之所在。   一、欧美国家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构成的制度理念   著作权系私权的一部分,这是为学界通行的主张,并且也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立法例或判例所确认。因而这似乎已是不需再讨论的议题。但是,我们注意到,私权体系中因权利的划分标准不同,权利的类别呈现出多棱状态。即使是以最为学界接受的主要划分标准———私权利益来划分私权,依然呈现出多棱的状态,即私权可以被分为人格权、物权、债权、亲属权、继承权、无体财产权、社员权等,其中物权、债权、无体财产权定性为财产权。德国民法学者拉伦茨在其陈述的私权的各种类型中,以私权利益为标准同样列举了人格权、具人身性的亲属权、对物支配权(物权)、无形财产权、债权、共同实施权(社员权)、形成权、无主物取得权、期待权、权利上的权利、反对权等,其中物权、无形财产权、债权被认为是典型的财产权。②我国民法的私权体系理论接受了来自于欧陆国家和日本的权利体系划分理论,但是在立法例上做了粗线条处理。民法通则的“民事权利”一章中确认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物权”、债权、人身权和知识产权,其中“物权”和债权构成独立的财产权体系。虽然,由于立法体系有其自身的立法逻辑规则,我们不宜将立法体系直接作为私权体系,但是,立法体系是法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一,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与人身权、财产权均有不同。   当观察我国著作权的权利体系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较之私权大体系内部诸多权利分类,著作权的权利体系内部有着十分简洁、明确的类别划分,即人格权③和财产权两大类别。如果我们再放眼看看其他国家的著作权权利体系理论和立法,则又可以发现在世界不同国家的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的架构中,存在着一个泾渭分明的两种不同的著作权体系模式:   第一种体系模式是“二元化模式”。在该模式中,著作权被清晰地、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地分设为人格权和财产权“二元支系”状态。在人格权和财产权的支系中又设定了一系列的具体权利内容。在国际上,多数国家采纳了这种模式,如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奥地利、丹麦、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拉美的加拿大、智利、秘鲁、阿根廷、巴西等,非洲的埃及、阿尔及利亚等。   第二种体系模式是“一元化模式”。在该模式中,以著作权仅设定了财产权体系为其特点。采纳这种模式的国家在国际上为数不多。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采纳这种模式的国家开始发生某些变化,如英国1988年《著作权、外观设计与专利法》中除了规定财产权外,还规定了主张作者或导演身份的权利(第77条第1款)、反对对作品进行损害性处理的权利(第80条)、反对被冒名的权利(第84条)、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公开使用含有隐私内容的照片和影片的权利(第85条)。美国1990年《视觉艺术家权利法》规定了视觉艺术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禁止在任何其未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上被作为作者而署名的权利、有权在歪曲篡改该视觉艺术作品或对作品作其他可能有损于其声誉的修改的情况下禁止被作为作者而署名的权利等(第106条之二[a])。这种变化是比较大的,不过,这种规定被附加了许多条件,例如在英国,上述人格权被明确规定不适用于软件或报纸、杂志、期刊、百科全书、词典、年鉴等,而美国立法索性在立法的小标题上注明“某些作者的署名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也就是说,有关视觉艺术作品作者人格权的规定,并不适用于普遍情况。因此,尽管这些国家部分地、附加条件地、非体系化地设定了某些人格权,但是,这些人格权尚难以构成与财产权并列的独立“单元”。   上述两种著作权权利体系模式的存在,应当说有其形成的背景和制度价值判断。在西方国家的著作权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经济和权利保护需要的历史背景不同,使得近现代法律在保护基于创作行为所产生的权利时,采取了这样两种不同的权利体系模式,它们体现着不同的立法理念:这就是“Copyright主义”和“作者权利主义”。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突出表现在立法理念的不同,其立法初始的考察核心亦是不同,从而它们的制度价值判断亦存在差异。④   (一)“Copyright主义”   “Copyright主义”是指以复制权为立法初始的考察核心,以保护作者、印制者和其他主体印制、出版图书的权利为价值判断的一种立法观念。根据相关

文档评论(0)

taobao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