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优化方案》选修古代诗文欣赏测试: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docVIP

【人教版】语文《优化方案》选修古代诗文欣赏测试: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优化方案》选修古代诗文欣赏测试: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

[学生用书 P30~P31] 一、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描写了哪两个场景?这两种不同的场景是如何统一到诗境中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描写了江边与山中两个场景,写山寺传来的钟声与江边嘈杂的人声,表达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再写山中清幽寂静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这样一路写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它们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表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说明诗人独自一人,而“幽”是诗人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4.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的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二、语言运用 5.自选一位你记忆最深刻的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作者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文句表达不拘泥于示例。 示例:一代书圣——王羲之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的博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6.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江面,月光映照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