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doc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 滕敦庆 内容摘要: 书法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因此它离不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作指导。中国当代书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贯穿于书法的创作与审美当中,像阴阳学说、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有无相生和气韵说等,它们对中国书法审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书法创作自然是不能丢掉传统的,它应该立足传统,抛开了传统谈当代书法创作,这无疑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因此,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不能脱离传统的哲学思想,应该在继承的前提下,来创新发展中国的书法艺术。 关键词: 当代书法审美评判传统哲学思想 阴阳学说天人合一中庸之道有无相生气韵说 当代书法创作,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确可喜可贺。但在书法繁荣的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他们在创作中丢掉了古老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些所谓的现代书法。“举凡文字的产生,书法的构成,书法技巧的运用等,既是哲学思想意识形成的一种素材,又在既已形成的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特定的艺术观念美学思想,诸如书法本质的认识、书法功能的判断、书法内涵的理解、书法审美的价值取向等,无不渗透着深刻的民族哲学精神”(1),是的,书法需要创新,但创新是继承传统上的创新。针对这一现象,周正康先生曾说过:“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出现了假继承和假创新的流弊现象,打着主题学术的旗号,将书法艺术往‘西学’异化之路上硬扯。”(2)实际上,书法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自然离不开传统的哲学思想作支撑,当代书法创作也应该有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子。因此,当代书法的创新也不应该离开传统的思想,可以说,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从传统风格书法作品到现代风格书法作品再到现代绘画,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联系着传统与现代文化,同时三部分作品之间又保持着内在的连续性”。(3)所以,书法的灵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对当代书法的创作有着审美评判作用,他直接影响着当代书法的创作,“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很强的继承性,如果违背规律,忽视继承,盲目求变,必然误入歧途”(4)。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内蕴深厚,浩如烟海,那么哪些传统哲学思想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审美评判作用呢? (一)“阴阳学说”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以及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纳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于是就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的这种现象,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同样,书法艺术中也存在着阴阳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用阴阳学说来指导当代书法的创作。 就书法而言,实为阳,虚为阴;重为阳,轻为阴;劲为阳,媚为阴。另外还有重笔与轻笔,藏峰与露峰,中峰与侧峰,流畅与晦涩,浓墨与枯笔,所有这些都体现着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便是铃印盖章也体现着阴阳的关系。师彦俊先生说:“盖章须求阴阳平衡,如盖两方印章,必须一阴一阳,如盖三方印,名章与押角闲章须求阴阳平衡,引首章则可随意。”(5)汉代蔡邑《九势》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峰,肇乎本性。刀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6)上述观点清楚地表明了书法的创作与阴阳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当代书法的创作也应该体现这种阴阳统一的辩证关系,应该说,正是以阴阳理论为指导思想才造就了书法千变万化的书法审美形式。 (二)“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书法创作审美评判 战国时期子思、孟子率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论,汉董仲舒也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人应效法天地之道,按天地本来的状态生存,顺应万物之理而无为不作。因为“无为”才能使万物滋生,繁衍昌盛,源源不断,用之不尽。”(8)“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自然”为一,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要顺应自然之道,就应该“无为”,而“无为”就可以做到“无不为”。庄子在老子道德理论基础上,上升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精神境界,庄子更注重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 “天人合一”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