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自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来自教科104班的教育史整理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教育作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育对社会、对国家会起什么作用;另一方面是教育对人的培养起什么作用。 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教育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来实现的。
(一)孔子关于教育对社会、国家作用的思想
孔子把人口、财富、教育当成“立国”的三个要素。“先富后教”的提法也反映了孔子初步意识到教育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的,经济发展了教育才有可能发展;发展教育是有困难的。
用行政命令来诱导百姓,用刑法来整齐约束百姓,百姓只是勉强克制自己避免犯罪而不知犯罪是可耻的事情;用道德来教育百姓,用礼教来约束百姓,百姓不但有廉耻,而且人心归服。
孔子认识到教育不仅和政治、法律一样,是一种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的重要手段,而且还能起着政治、法律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为教育可以感化人们,征服人心,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使百姓形成“羞耻之心”,即形成“道德信念”的力量,这就可以收到德治的效果。 孔子主张对百姓要先进行道德教化,教化无效再用刑罚制裁,逐渐造成一种没有犯罪行为的社会局面。
二)孔子关于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的思想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第一,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什么差别,不论贫富贵贱,人生来就应该是大体平等的,没有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第二,人的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是后天作用于先天的结果,不完全是先天命定的。
孔子对人的学习能力做了区分。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还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种说法是不合适的。但他根据教学经验第一次提出人类的智力有高下、有差异,这是可取的,也是他“因材施教”的依据。而且他并非强调“生而知之”,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公开承认自己是勤奋敏捷地追求得来的,这很重要。
孔子还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爱好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爱好诚实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使自己受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容易闹出乱子;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其弊病是狂妄不羁。
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孔子认为如果人们不学习、不接受教育,就不能真正形成仁、智、信、直、勇、刚等各种好的道德品质;即使有人具有以上各种好的品质,但如果不认真学习,不虚心接受教育,那么这些好品质都分别地产生愚、荡、贼、绞、乱、狂等各种不道德的后果。
2.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及影响
(一)首创私学,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下移。
(二)重视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三)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与世袭制相对立的原则——“学而优则仕”。
(四)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教材建设——“诗、书、礼、乐、易、春秋”。
(五)提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品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六)创立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七)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3.《大学》三纲领及意思: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明德”:把人天生的善性——”明德“发扬光大,这是每个人为学做人的第一步。
“亲民”:朱熹认为“亲民”应改作“新民”,解释为推己及人,使人们去其“旧污之染”,也臻于善的境界。
“止于至善”:每个人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2)“八条目”: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分为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其他教育家的思想出选择题
5.《学记》——“教育学的雏形”
思孟学派作品。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6.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小成与大成两个阶段:古代年级制的萌芽
7.教育教学原则中“预时孙摩”意思
“预”:预防,在不良行为和习惯发生、形成之前,教育措施在前,禁于未发,如果不良行为和习惯已经发生、形成,再去禁止,极难矫正。
“时”:就是及时,善于抓住适当的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王力《古代汉语》教案.doc
- 排球大单元教学计划18课时.doc VIP
- 开学第一课(课件)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4年GD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鸿蒙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练习题及答案01.docx
- 文献检索的方法以及技巧ppt课件.docx VIP
- 2024年某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题库附答案.doc VIP
- 锚杆长度检测课件.pptx VIP
- 2025年乡镇农技站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员招聘面试专项练习含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