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栋“变”有“呕吐”义探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家栋“变”有“呕吐”义探因

“变”有“呕吐”义探因( 赵家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表“呕吐”的“变”是“”的音借字,“”之“恶心呕吐”义为古代字典词典韵书习训。的或体又作、。早在汉代扬雄《方言》就有了,与变只是字用关系,记录的词义或义位是一样的。的“呕吐”义当是反胃恶心引申而来。并对谭代龙和王绍峰二先生对“变”表“呕吐”义的词义引申理据分析作了适当辨正,指出二君皆是惑于“变”的字形而导致词义探因失当的。 关键词:变吐;变;;探因 中古文献典籍中,特别是医学和佛教文献,时见有表“呕吐”义或义位的“变”。并常构成“变吐/吐变”、“变呕/呕变”、“变逆”、“变病”等语词。下面就酌举文献中数例。 “变”单用表示“呕吐”义的情况,主要见于唐义净的译经。如: (1)沙门,汝等作不净事,或唾诸床席,或上变下泻。(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23/1046c) (2)时飞乌先患癞病,既食果已,药病相当,即上变下泻,不能自持。(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24/302c) “变吐/吐变”的用例有: (3)是故我今欲令如来久住于世,不入涅槃。譬如饥人,终无变吐。(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12/373c) (4)若疑腹有宿食叉刺齐胸,宜须恣饮熟汤,指剔喉中,变吐令尽,更饮更决,以尽为度。(唐义净撰《南海寄归内法传》54/224a) (5)胤丹之体,特忌猪肉、酒醉,变吐无所不至,于余食并无妨废。(《云笈七签》卷78) (6)母至婚家,因饮酒变吐。顺恐中毒,乃尝其吐。(《太平御览》卷414) (7)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住阳旁人也。人有临尸丧,体虚者则受其气,停经络府藏,若触见丧柩便即动,则心腹刺痛,乃至变吐,故谓之丧注。(《巢氏诸病原候总论》卷24) (8)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乳母忽遽以乳饮之,其气尚逆,乳不得下,停滞胸膈,则胸满气急,令儿呕逆变吐。(同上,卷4) (9)譬如有人,已得美食。食讫已后,吐变此食,弃之于地,复欲还吃,可得以不?(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3/750a) “变呕/呕变”用例有: (10)黄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何也?”(《黄帝素问灵枢经》卷9) (11)太阴厥逆,胻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同上,卷12) (12)寒气因水发,清谷不容间,呕变反肠出,颠倒不得安,手足为微逆,身冷而内烦,迟欲从后救,安可复追还。(晋王叔和《脉经》卷7) “变逆”和“变病”的用例有: (13)霍乱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气虚逆,反吐饮食也;二名霍乱,言其病挥霍之间便致缭乱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变逆者也。(《巢氏诸病原候总论》卷22) (14)其鼠如家鼠,色小黄,近穴溲溺,气甚辛辣,使人变逆呕吐。牛马得此气,多疲卧不起而大汗。(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卷39) (15)病为何等?有头病,有腹病,有耳病,有鼻病,有口病,有唇病,有舌病,有咽喉病,有哕病,有变病,有下病,有热病,有淋沥病,有颠病,有咽瘤病,有寻寻病,有骨节病,有皮病,有肪病,有血热病,有痰病。是亦余若干,皆从猗生。(东汉安世高译《四谛经》1/815a) (16)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腋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郄中血者。(《黄帝内经素问》卷7) 此外敦煌医药文献写本中也有“变吐”和“呕变”用例。P.3378V《杂疗病药方》:“又,疗九种心痛:蛔虫冷气,先从两肋胸背撮痛,欲变吐方。”P.2882V《杂疗病方残卷》:“食物不消,终朝呕变,腹内坚结。” 王绍峰先生在《初唐佛典词汇研究》第四章第一节“初唐佛典词汇的构词理据与考源”之“变”条下,对初唐义净译经中“变吐”、“变出”及“上变下泻”的用例进行考察,认为“变”表“吐、呕吐”义的构词理据是:“变”的本义就是改易,人们所呕吐的东西,不管是秽物还是腻气,相对于原先吞咽的东西来说,其性质性状大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了,所以这个“改易”义的“变”也就顺理成章地引申出了作为“呕吐”义的“变”了[1]P244-245。谭代龙先生《试论“变”有“呕吐”义及其原因》一文,运用中古汉译佛经及中土文献,特别是中医典籍中的用例,考察“变”单用和“变吐/吐变”、“变呕/呕变”、“变逆”等连用格式中的“变”皆有“呕吐”义,并指出“变病”是由于呕吐引起的人体的一种病理反应。作者在充分考察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在中古时期,‘变’有‘呕吐’义”,结论可信。然对于“变”有“呕吐”义的原因,谭先生从文献中“变除”组合用例中的“变”表示变革掉某些不好的东西得到启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变’的基本意义是变化、改变,就事物的变化趋势和结果来看,有的向好的方向变,有的则向坏的方向变。变坏了的东西可以抛弃或革除。这对我们理解‘变’有‘吐’义有帮助,因为把东西从口中吐

文档评论(0)

phltaot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