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doc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2009级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成龙校区、龙泉山、小渔洞、白鹿、成都理工博物馆
实习时间: 2011.06.19——2011.06.23
班 级: 2009级2班
学 号: 2009100224
姓 名: 王 超
指导教师: 王石英、白忠、宁龙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11年 9月
目录
一、实习背景 - 3 -
二、实习计划及概况 - 3 -
1、实习成员 - 3 -
2、实习地点 - 3 -
3、实习器材 - 3 -
4、实习概况 - 4 -
三、实习内容 - 4 -
1、6月19日,川师成龙校区 - 4 -
1、1地质罗盘的使用 - 4 -
1、2 成都粘土观察 - 5 -
1、3 成都白垩纪(K)地层观察 - 6 -
2、6月20日,龙泉山,山泉镇,飞龙砖厂 - 6 -
2、1山泉镇地貌观察 - 6 -
2、2山泉镇地层观察 - 6 -
2、3飞龙砖厂地层观察 - 7 -
3、6月21日,彭州小鱼洞 - 8 -
3、1湔江河谷观测 - 8 -
3、2小鱼洞地貌观察 - 10 -
3、3丹景山地层观察 - 10 -
3、4关口镇地质地貌观察 - 11 -
4、6月22日,彭州白鹿镇 - 11 -
4、1飞来峰观察 - 11 -
4、2岩溶地貌 - 12 -
5 、6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 12 -
四、实习感受 - 12 -
一、实习背景
经过大一,大二两年对地质地貌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的相关知识。而地质地貌的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充分印证课堂所讲基础知识和理论的重要部分。为真正认识各种地貌现象,地质特征,训练野外实习基本技能,需要进行野外实习。
龙泉山至龙门山一线包含了低山丘陵、中高山、平原等地貌形态,由泥盆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等岩层组成,还具有特殊的风成黄土和风化紫色土。同时龙门山的去地质构造的内力作用剧烈表现明显,外力作用更是无处不在。此线综合了地层、构造作用、地貌形态是野外实习的适宜场所,因此选择了此线作为实习地区。
二、实习计划及概况
1、实习成员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2009级1、2、3班全体同学
2、实习地点
6月19日:川师成龙校区地理学院实习基地
6月20日:龙泉山,山泉镇,飞龙砖厂
6月21日:彭州小鱼洞
6月22日:彭州白鹿镇,塘坝子,五龙洞溶洞
6月23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3、实习器材
罗盘、地质锤、卷尺、皮尺、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硬皮记录本、铅笔。
4、实习概况
整个野外实习经过了前期资料学习、实地观察、实地测量、老师现场讲解等过程。在王石英、白忠等老师的带领下,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09级1、2、3班的同学在成都附近地区顺利完成了地质地貌的野外实习。通过此次野外实习对理论知识进行了一次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野外考察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
1、6月19日,川师成龙校区
1、1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使用如图所示:
∵如图所得三角形3个内角分别为35°,20°和125°
∴可得AB=(sin20°/sin125°)×18.3=7.64
∴可得树高为3.56M。
岩层产状的测量: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走向。
(2)岩层倾向:将硬皮笔记本紧贴岩层表面,把罗盘放于笔记本上指向倾斜方向,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居中,读出指北针刻度即为倾向。
(3)岩层倾角:将罗盘直立,以长边靠于岩层真斜线,转动底部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出悬锥中间所指读数即倾角。
1、2 成都粘土观察
观察点位于地理学院地理园,游泳池附近。
成都粘土是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二级以上阶地,覆盖于白垩纪紫色泥沙岩之上,厚度差异较大,一般厚度为2~7米。成都粘土形成于更新世晚期,与马兰黄土形成时期相同。
成都粘土的特征:为灰黄、棕色粉砂粘土。由于植被覆盖较好,所以富含腐殖质,较暗黑。普遍含钙质结核,其原因在于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土壤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钙元素经淋溶作用后形成结核。
成都粘土的成因:其成
文档评论(0)